我特別喜歡吃葡式大雜燴,但在好多本地人眼中,它不過是隔夜菜大雜燴而已,實在很難想像突然有一天,它就成了澳門“名菜”。翻查資料,事實大抵是這樣,澳門地方細,以前娛樂節目也沒有那麼多,大時大節,最開心就是整個家族老老嫩嫩約在一塊,人人帶着各式美食到來,加上主人家精心炮製的傳統美食,每道菜份量只會做多,不會做少。於是見得到在大雜燴中的材料,其實就是聚會時不同菜式的剩餘物⋯⋯派對結束,食物吃不完,為了不浪費,主人家在第二朝醒來,就把各種東西落鍋,補一些新食材作搭配,這樣一煮,湯是越燉越甜,肉是越煮越軟,蔬菜吸收當中精華,也特別鮮味。一個節日造就一大鍋,常常就夠小家庭吃上一周而毫無厭感了。
葡式大雜燴在每個土生家庭都有自己的配搭,但基本離不開中西合璧的乳豬、洋腸、中式蠟鴨等東西,因此說這道菜特別有澳門特色,看得出澳門精神,從飲食習慣來說,自然是極之準確。到今天,它能成了澳門美食之都的一道名片,土生菜當得了非物資文化遺產,我覺得除了好味道,應該還包括它的象徵性。
當然,喜歡這道美食的澳門“土炮”,還是會有更多自己的詮釋,這當中肯定會有更多童年、家庭和家族的回憶在裡面。像我們一家,至今依然以在大節日裡面舉辦家庭或親友聚會,作為節目首選,總覺得朋友來家裡歡聚,一起分享食物,才最夠節日的味道。以前的家族成員多、親友、鄰里關係都很緊密,就像一鍋葡式雜燴一樣,夠大、夠滿、各種食材相互補足,營養豐富。這樣一鍋,既溫暖了佳節的氣氛、也寓意着美好的家族和鄰里關係,意味着我們的生活裡面,一直有家人和伙伴在身邊。
在我的心裡面,它就是我們把中式盆菜的形式,加上了西式的奔放熱鬧而成的一道融合菜。葡式雜燴,賣相可能沒有我們盆菜那麼講究、那麼豪華,但正如澳門小城,它顯出我們這一地風土的多元、包容、寫意。對我來說,這葡式雜燴,吃的就是兒時的味道,煮得軟滑的豬皮和豬手,沾着塔巴斯科辣椒汁(Tabasco Brand Red Sauce),再加一碗白飯,在澳門,不管是外國人、土生(Macanese)還是華人家庭,都特別多人喜歡。入夜之後,與友歡聚,載歌載舞,吃飽喝足,人在小城,可以沒有甚麼大志向,過的就是這種小日子,正如一鍋葡式雜燴,不管別人覺得好或者不好,是批評不夠精緻,或者奉為庶民美食,都不影響我們對它的感覺。我們還是像以前一樣喜歡它,就像我們喜歡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在葡式雜燴中吃出滋味的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人生,肯定是富足的。
葡式雜燴
在澳門出生的葡萄牙人後代被稱為土生葡人,他們用葡國食材混合中式及南亞等不同地方的材料和烹調手法,產生了獨特的土生葡菜,可簡單理解為Fusion菜,Tacho就是其中一種。Tacho(大雜燴)原為葡國人的一道賀年菜,主要材料包括牛、豬、雞、葡腸等;經土生葡人改良後又稱“豬皮雜燴”,並加入中式臘腸、臘肉、臘鴨髀、豬皮等食材,與紅蘿蔔、椰菜等燴至皮肉酥軟。這些土生葡菜將葡式烹調和粵菜材料及烹煮融匯貫通,成為澳門特有的美食。
作者簡介
曾燕燕,筆名向南,澳門業餘寫作人,《澳門日報》及《華僑報》副刊欄目作者,寫作內容以閱讀推廣、育兒教養及生活知識分享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