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颱风过後的工作日,中午突然下起 了暴雨,然而正值午餐时间,我还是得出去 觅食。徒步经过游客区倍感宁静,忽然想起 有一家很久没光顾的小店。日前还看到有人 在社交平台上发过,说这家店当年的广告, 是白底黑字,设计得很简单那种。

记忆中,店裡原本是两位男士在打理, 一位高佬,一位肥伯,据说他们已经不在世 很多年了。今天到店时,却看到一位胖胖的 男士,还有两位阿姨,年纪应该都比我大。 见难得有顾客来,原本各自分散、都在看手 机的他们,立刻切换到待客模式。

我点了碗猪肝肉丸粥,这裡的肉丸用的 是新鲜打好的肉浆即叫即煮的。以前见过负 责做肉丸的阿姨熟练地用一隻瓦匙羹,挖一 点肉浆,扭手一刮就成了圆形,然後放进小 锅裡的粥裡煮熟,那锅粥也因此变得鲜甜 无比。我姑姐最爱买这裡的生肉浆回家,但 我从没见过她煮。她说用这些肉浆既能做 肉丸,又能蒸肉饼,总之随自己喜欢怎么做 都好。

店家还问我要不要加个蛋,我说好—— 加蛋的意思是要一碗大份量的粥,这个“暗 号”我悉知很久。另外,当然少不了油条,不 然光靠粥水和肉丸根本填不饱肚子。这裡的 油条总是预先剪成一寸左右的小块,方便放 进粥裡,以前就见过那些阿姨用剪刀在剪好 一碟碟,搁在置物架上。

我猜吃粥的人大概各有各的搭配习惯, 比如我会在粥里加不少胡椒粉,有些人甚至 会加酱油。以前在三元吃粥时,见过有人把 酱油和胡椒粉调好在小小的调味碟,再蘸在 肉丸上吃。以前的匙羹和筷子都是待客人点 好粥品,才随那小小的调味碟送到桌上,但 现在已预早放在桌上任人自助。

至于油条,小时候我有个吃法,是直接 把整根油条浸进粥裡,一口一口地吃,当然, 这比不上把油条剪成小块,放进粥裡泡一会 儿再吃更彻底。

我吃粥的时候,一位阿姨在收拾刚才用 过的锅具,之前那位男士和另一位阿姨则回 到各自的位置,拿着手机,不知道在看什么 短片。店裡还播着歌─ ─邓丽君的《何日君 再来》,正好与这个空间莫名地匹配,有意 无意地安置我在一个穿越了的位置,突然脑 海裡全是过去在这裡吃粥的片段:有时和同 学,有时和亲戚,有时和球友。吃粥令人很温 暖,回忆也是。

澳门人的生活很简单,以前我们的选择 不外乎粥粉麵饭,却很少会去同一条街上另 一家卖鱼翅的网红排队店。坦白说,那家门 口总排队的鱼翅店,我从来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