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说发展概略 ——澳门短篇小说选代序

一 楔子

  澳门的小说是继承中国的小说而发展起来的,它的根在中国,所以是中国小说的一部份。

  小说的定义,古已有之。东汉桓谭在《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稍後,《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塗说者之所造也。」这两段话说明瞭远在汉代已经有学者替小说界定了含义和作用:「丛残小语」和「街头巷语,道听塗说」指出了小说的虚构性和可塑性;「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说明它的思想性和敎化作用,中国的小说,从唐代的传奇到明淸的章回小说,都是寓敎化于虚构的故事之中,导人向善。

  中国的小说,有悠久的歷史。「五四」运动之後出现新文学,出现了《子夜》、《骆驼祥子》和《家》、《春》、《秋》等长篇巨着;短篇小说则有鲁迅的《故鄕》、《祥林嫂》和《理水》一系列不朽作品。这些作品成爲中国新文学的楷模,不光在国内,而且远及海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澳门小说的雏型

  澳门的小说,随着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它的雏型是怎样的呢?这是硏究澳门文学的人急于寻找答案的问题。

  中国的新文学,起于二十年代。二十年代的澳门,据资料显示,是她开始从小渔村转化爲小城市的阶段,工商业初具形态,经济结构属小农手工业经济,有很大的局限性,作爲它的上层建筑的文化自然显得极之落後。三十年代中期,「中国着名作家茅盾先生当时到澳门就说过他对澳门的印象是:‘澳门没有文化!’」①茅盾的说话,正如当时有文化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是相对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没有新文学。从歷史资料来看,远在明代,已经有诗人墨客涉足澳门,赋诗纪事明志,时而有之。晚淸,更有大汕和尙驻杖普济禅院,着作甚丰;「世居澳门」的「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啓蒙思想家」郑应观,②有部份作品在澳门完成是无可置疑的。这两个例子说明澳门并非无文化,祇是新文化出现得较迟罢了。

  不过,根据澳门资深报人陈大白的《回忆录》所述,三十年代在澳门十来万人口之中,有《朝阳》、《大衆》、《新声》、《澳门时报》、《民生》和《平民》几张报纸,有的设有副刊,比较着名的是陈霞子主持的《大衆报》副刊,陈氏「先後亲自撰写了不少佳作,其中他所撰最有名的侦探小说《侦缉胆》和新派武打小说《芝加哥杀人王》等,刊出後脍炙人口,大受欢迎,成了最畅销的读物。」③这是1938年至1939年之间的事。到了1941年,「名小说家余寄萍擅撰言情小说,当时刊出(《大衆报》)他的有名小说《温柔滋味》,吸引了大量读者。」④知名小说作者还有黄蕴玉和何曼公等人。当时,澳门祇有崇实、濠江和粤华几间不完全中学,文化界和敎育界精英,大多从内地直接到澳门或经由香港转过来的。

  从这些资料来看,澳门的小说,在三十年代中後期,已开始萌芽,而且植根于报纸的副刊,这种情况,直到九十年代也没有改变。

  到了四十年代初期,据陈大白《回忆录》所述,「澳门政治情势开始逐渐恶劣」,澳葡当局标榜「中立」的暧昧态度转变,对当时的华人救亡救灾活动採取高压手段,日军大举进犯华南之际,华人的爱国活动被迫全部停止。「1941年冬,香港沦陷後,澳门无形中变成了‘孤岛’……日阀驻澳特务机关明目张胆在澳活动,其鹰犬更爲猖獗。」他们对报界进行威迫利诱不遂,于是对个别报社施暴,捣毁印刷部,更扬言放火;与此同时,澳葡当局实施新闻检查,致使报纸上常出现开「天窗」。1942年,「由于香港沦陷後的一个时期,海上交通被封锁,粮食中断,」加上由广州南下的难民大批湧到,致使澳门的缺粮情况更爲严重,饿死了无数人,当局把尸体运到氹仔北安湾的郊野,挖一大坑埋葬掉,被後人称爲「万人坑」,那一年春天被称爲「黑色的春天」。从三+年代兴起而被视爲澳门致富的三大工业火柴、爆竹、神香陷于停顿,百业凋零。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後,澳门经济逐渐復甦,但内战又起,人口流动性极大,人才留不住,报社虽极力更新,但除了经济因素,还由于政治因素,报纸副刊未见有具吸引力的小说出现。

三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澳门半岛与中国大陆相连,没有天然的界缐。五十年代初期,随着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大陆处处呈现新气象,直接影响澳门社会。国民党在澳门的残馀分子虽然积极活动,但形势已去,阻挡不了爱国力量的壮大。这股不可摇撼的政治力量直接刺激澳门经济向前发展;美国侵略朝鲜战争期间,对中国实行禁运,香港和澳门在战略禁运範围之内,经济受到勐烈冲击,但澳门的经济并不因此衰退,工商界从多种渠道打开僵局,反而带来了新气象,大大鼓舞人心。澳门的文化就在这样的政治气氛和经济条件之下向前推进一步,文学也从此展现新气象。

  当时,多种进步力量从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壮大,由爱国人士主持的《新园地》在1950年3月8日创刊,该刊「无论是半月刊、旬刊或週刊时期,都相当重视刊登文学创作。现在的中年人大槪还记得在那裡刊登的诗歌、杂文、小品和短篇小说……」⑤从此,澳门的短篇小说开始进入它的新时期。假如把三、四十年代说是澳门小说的萌芽期,那么,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就是它的发展期了。在五十年代,除了《新园地》,澳门中华敎育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出版的刊物,也期期发表文艺作品,尤以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出版的《澳门学生》(後期易名《学联报》),文艺气息更浓厚,它「在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对短篇小说非常重视」⑥曾破例在第一版刊登夏茵的短篇小说《失去的爱情》,胡培周、邱子维(鲁茂)、邓祖基等人,都曾爲该刊写短篇小说。到了六十年代,文艺爱好靑年出版油印文艺刊物《红豆》,「其中也有短篇小说的作品」⑦这份刊物维持了一段短时间,出版几期之後便停刊了。不过,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是《澳门日报》(1958年8月15日创刊)的副刊,该副刊沿用《新园地》这个名称,编辑部成员大部份是原班人马,「创刊的第一篇连载小说,就是阮朗的《关闸》」⑧新的《新园地》是一个综合性副刊,当然少不了短篇小说;它与《学联报》在刊登短篇小说範畴上说,是领导潮流了,这样从六十年代过渡到七十年代。

  到了七十年代,喜爱文艺的靑年渐多,爲了顺应潮流所需,《澳门日报》率先于1970年邀请香港名小说家阮朗来澳门主持一连两晚文学讲座,每晚听衆席无虚座。跟着,中华商会附设阅书报室邀请香港作家李怡来讲怎样阅读文学作品,归侨总会、中华学生联合会和靑年书屋等也分别邀请名家主持文学讲座,反应极好,同时,把阅读与创作推向高潮,爲八十年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较良好的条件,许多靑年作家就在这种氛围之中培养起来,他们「除了从中汲取经验之外,还得到鞭策」⑨辛勤耕耘之後,收穫丰富。

  六、七十年代,澳门作家除了在澳门发表之外,还把作品寄到香港去发表。凌钝把这些作品收集起来,编成两册集子,题命《澳门离岸文学拾遗》,上册有新诗、散文和诗评,下册是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水平不一,但大致已臻成熟,其中以剑莹和江映澜的写得较多较好。剑莹所写大多多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古典诗词的语言,颇有个人特色。江映澜则着眼下层人家的生活,写来笔法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可说是澳门当时几个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澳门离岸文学拾遗》中,他的《小芬的一天》,是描写女工在工厂的生活;《冬暖》描写一个贫困小家庭的生活;其馀如《无从寄出的信》和《母与女》都充满人性的温馨和道义的率直。

  以年代来划分阶段而叙述文学发展的过程,那是一种权宜的手段,在实质上并无意义,这正如以地域来区分文学祇是方便陈述而已。时间对于文学,譬如六十年和七十年代,祇是一种标志,不是实质;香港或澳门也是一种标志,不等于实质,例如江映澜,六、七十年代是澳门作家,现在是香港作家;另一个作家陶里,更形复杂。

  陶里在七十年代住在老挝,写了九个短篇,到了香港,又写了两篇,八十年代结集在北京出版,题名《春风误》,人却在澳门。因此,时间与地域对于这本小说已无多大意义,不过由于它写于七十年代,即使当时陶里不住在澳门,也就划归七十年代的澳门文学。

  《春风误》的「时间由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所跨越的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⑩「小说从正面写爱情,从侧面反映海外华人生活」(11)除此,小说还反映了在越南三十年战争中人民的生活面貌。在《偶然》之中,有一个当空军的武文义,几乎战死沙场,但妻子却被美国大兵勾引了去;在《余琳玲》之中,女主人公的丈夫爲西贡政权卖命,但被美军炸死,这种矛盾冲突正是对美国和他的附庸西贡政权的无情讽刺。《三叔》是对鄕村土豪恶霸罪行的控诉;《老更的香港腳》暴露人性的猥琐和自私;《迟来的缘》描写国际吸毒者和贩毒者的活动;《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则是一则东南亚的传奇故事。《春风误》整个集子描写的虽是老挝一地的华侨或土着生活,但在人性和人道上,它有普遍意义;在几个短篇之中写出战乱中几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在文学上有积极意义。

四 鲁茂和周桐

  鲁茂和周桐是澳门着名的小说家。

  鲁茂(柳惠)原名邱子维,1932年生,原籍江西临川,在广东佛山市出世;香港汉华中学毕业,1953年到澳门濠江中学任语文敎师到现在。鲁茂对戏剧艺术极有修养,能表演并能编导;对于文学,可以说是左手写散文,右手写小说的高手,曾经有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澳门日报》的副刊上,几乎天天同时读到他的散文和小说。鲁茂(通常以柳惠爲笔名)擅写长篇连载小说,每篇三、四+万字,从1968年至1996年前期,共写了二十多部小说。他由于没有剪存已发表的作品,即使剪存,不是不齐全,就是遗失掉,但凭他个人的记忆,就有以下几部作品:

  星之梦 描写一个靑年足球员怎样梦想成爲足球明星的故事。

  恩情 描写底层市民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小兰的梦 描写一个英文书院女学生的少女情怀。

  黑珍珠 描写一个美丽、坚强、出身微寒的少女週旋在衆多追求者之间的浪漫故事。

  莫负青春 描写一群靑年人在生活道路上的摸索和追求。

  辫子姑娘 描写一个梳辫子的咖啡档少女的恋爱和追求。

  打虎不离亲兄弟 描写善良人民抗暴锄奸的故事。

  路漫漫 描写长相厮守,共渡艰辛的夫妻之爱。

  爱情的轨迹 描写错爱与眞爱的交错。

  谁是兇手 描写靑年人受引诱而误入歧途的故事。

  铁汉柔情 描写一个冷峻、坚强而又重情义、身手不凡的男性的罗曼史。

  杜鹃花开 描写一个小孤女的坎坷遭遇。

  蒲公英之恋 描写三个外地姑娘在澳门生活的奇遇。

  昨夜星辰 描写一个知识分子的爱情忏悔。

  白狼 描写一个土生靑年闯江湖的结局。

  早熟 描写一个早熟少女的荒唐和觉醒。

  百灵鸟又唱了 描写一个酷爱音乐的女敎师在敎育工作和家庭中的曲折遭遇。

  ……

  港澳的长篇连载小说家,在开始执笔写作之前,必须与编辑取得协议,先拟好小说大纲送去,然後逐日随写随送稿,作家与编辑要联繫得好,甚至有所默契,小说才可以依照写作大纲完成。但连载小说往往一写数百天,在写作过和中,作家往往因爲健康理由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而使作品出现局部累赘、粗糙,在所难免;写到某个阶段,思路有改变,情节发生变化,因此修改大纲,也常有之;有的改得好,有的改得前後的衔接出现瑕疵,这些现象,几乎是连载小说的通病。鲁茂白天有繁重的业务,晚上、假日笔耕不懈,有的是恆心和毅力,他自认作品粗糙,没有保留的价値,所以没有刻意剪存。在他接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之中,作品达千万字,但都散失了,这是澳门文学的损失。到了1995年,在友人的怂恿、代爲剪存作品之下,他才出版小说集《白狼》,那是他从长篇连载作品之中调整了情节,筛选了素材和润饰了文字而成的,馀下的祇是原作三分之二的字数。鲁茂的作品,命题立意严肃,但爲了迎合小市民读者的阅读兴趣,他採用通俗、流行的风格,没有纯艺术的气息。

  周桐原名陈艷华,她还有沈实、沈尙靑等多个笔名;1949年出世,原籍广东新会,现任《澳门日报》英文翻译。她从七十年代开始写长篇小说,到九+年代中期,写成了十三部长篇小说,每部二三十万字,与鲁茂同时成爲澳门长篇连载小说的奇才。她的作品有:

  半截美人 描写一个足疾少女的艰苦奋鬥过程,後来与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八妹手记 描写一个白领丽人对爱情的抉择,宁愿放弃一个远在外国唸书的靑年的爱,而接受与自己文化程度和志趣相投的靑年的追求。

  幻旅迷情 描写一个失恋少女爱上有妇之夫的僱主,并与之双双游泰国,旅途中遇一对殷实的老商人夫妇,结下了友谊,後来经过多番曲折遭遇,该少女与老商人的侄儿合作开创新天地。这段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作者即将出版单行本。

  错爱 这是周桐的第一本小说集。1988年出版之後,反应很好,北京电视台曾打算将它拍成电视剧。故事大意说,女主人翁因患乳癌切除了双乳,一个由丈夫与另一个外国女人的私生子被送到家裡来,于是引起一连串的家庭纠纷。这部小说有深刻的内心描写,它使周桐因此成名。

  狭路姻缘 描写一个迟婚少女在婚姻路上的遭遇。

  晚晴 描写一个老人与初恋情人重逢之後,由于双方的第二代的阻挠而不能重拾旧欢的故事。

  逃妻 描写一个喜欢小孩的女人嫁给一个不喜欢小孩的男人的悲欢离合遭遇。

  人生边际 描写一个大陆靑年到澳门的奋鬥经过。

  流星描写 一个越南难民到了澳门之後,赴美国与亲人团聚不遂,在澳门一个葡人家庭所见的奇事。

  绿罗衫 描写一个离婚的儿科女医生与一个离婚的外科医生的恋爱。

  澳门假期描写 一个中东石油国王储与澳门一个女记者的离合故事。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科幻小说,描写一个外星人来澳门传递环保意识的经过。

  再生缘 是《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的续集。

  鲁茂是一个中学语文敎师,导人向善成爲他道德取向的唯一标準。因此,在他的作品之中,少有穷兇极恶之徒,也没血淋淋的杀人情节;他惯于写小市民的生活和心态,虽然作品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从平淡的、常见的小市民生活之中道出善恶的鬥争,最终目的是敎读者捨恶取善,享受人生。

  周桐比鲁茂年轻,精通英文,除了本国文化,她还随时汲取外国大量知识,补充或协调文化差距。周桐的眼光较远,触角也灵敏,她的小说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有的情怀是跨国的,这就说明瞭周桐的小说题材虽然来自本土澳门,但她的情节不限于本土,而把思路拓展到外国,开阔了视野。这一点,对于保守和局限于小城的澳门作家,起了一定的啓发作用。

  在澳门,坚持写长篇连载小说二三十年的,祇有鲁茂和周桐,原因是能发表这类作品的园地不多,而绝大部份的读者都忙于本身的业务,有閑情去「追」读长篇连载小说的读者其实不多;但长篇连载小说之于报纸,正如中医师处方中的甘草,有「中和」副刊各种文体的作用,不能没有;在市场供求律的关系下,长篇连载小说才依存于报纸副刊,资深者便时有佳作问世了。

五 《澳门文学创作丛书》出版之後

  上边所列的鲁茂和周桐的作品,或有从六十年代,或有从七十年代跨越九十年代的,在这之前,即从三十年代起,澳门已经有了新文学,并非「文学园地更是一片荒芜」,(12)祇是没有出版单行本罢了。到了1985年1月,东亚大学(澳门大学前身)中文系出版了《澳门文学创作丛书》共五册,《心雾》是其中的一册短篇小说集。这个小说集收十二个短篇,页数祇有九十八页,篇幅可说是袖珍式的;虽然编辑者称赞多个小作者的天份,说「他们的作品就是跟一般知名作家的摆在一起,也毫不逊色」,(13)但如今读来,祇觉得那不过是大学生的一般习作罢了,那些作者的小说创作,祇是昙花一现,有的即使继续创作,所写的多不是小说。

  1987年3月,陶里的短篇小说集《春风误》在北京出版,随即运到澳门。该小说集有十一个短篇,所写的都是华侨生活,上边已有详述,在此从略。

  1987年10月,林中英的短篇小说集《云和月》在香港出版,随即运到澳门。林中英原名汤梅笑,原籍广东新会,1949年在澳门出世,现任澳门日报副刊课主任。她擅长散文,着有散文集《人生大笑能几回》和儿童故事集《爱心树》等。《云和月》是个短篇小说集,有短篇小说十二篇,《云和月》是其中较长、情节较曲折的一篇。整个故事描写夫妇志趣不同,妻子祇顾以麻将耍乐度日,不顾家庭;丈夫失望于妻子而有外遇,结局带有无奈悲凉色彩。

  林中英秉性善良忠厚,她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都市小人物,人海微澜的故事;她的笔触,有女性的纤柔温馨特色,特别对于表现母性的爱,在澳门是颇爲出色的。

  澳门作家大都默默耕耘,不求达闻于世,梁荔玲也是其中的一个。她在澳门报纸上连载了多篇小说,几乎少有人谈起她。在八十年代中期,她连续出版了《童年》、《他来自越南》、《我身我心》和《今夜没有雨》等几部中篇或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一部还在北京搞发行仪式一类活动,又招待记者,请客吃饭,刻意造成震撼效果而拍电视剧,但没有成功。《他来自越南》描写一个香港单身女商人在到汉城的飞机上邂逅一个来自越南的香港男人,双方在汉城发生了一段充满传奇性的相恋过程。由于作者对于越南华侨的习性、意识形态等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没有把来自越南的男性写好,也就是说,没有突出他作爲来自越南的独特性格;对他逃出越南的叙述,是一段把偶然性的传奇当作必然的事例来写而已。《今夜没有雨》描写一个香港单身女郎热恋一个长沙市幹部的故事,情节安排得可说是匠心独具,但也犯同《他来自越南》一样的毛病,就是对内地幹部的思想境界认识不够,刻划不出他的眞实面貌,祇能把他写成一般流行小说中的男主角一类的形象。

  与此同时,李毅刚编了《澳门小说选》,动机是好的,但作者祇有几人,覆盖面不大,没有代表性;而所选的作品,艺术水平极不平均。因此,这本小说选在澳门并没有引起甚么反响。

  八十年代的澳门,引起广泛的注意的小说是周桐的《错爱》。《错爱》是一部通俗的奇情小说,「作者在这一层俗套的铺埝底下,却有不俗的刻划人性主题」。(14)这个人性就是从一段男女的「错爱」之中去追寻、发掘和刻划人性的眞爱;故事环绕着四个主缐(人物)而展开,情节互相交叉,纵横交错,处处表现作者驾驭题材和情节的才华。四个人物就是有婚外情的丈夫李怀民,因癌症而割去女性不能或缺的双乳的妻子尤琴,美貌而有蛇蝎心肠的尤铃,私生子里蒙和他背後的母亲安琪。这四者之间,有着交织的矛盾,但同时又有着交织的爱,有的矛盾可以通过爱去协调,有的根本不可能,但结果还是人性的眞爱克服了一切,得到喜剧性的结局。因此,《错爱》的手法是通俗的,主题思想性却是脱俗的。

  澳门的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市场十分狭小,印1,000本,极其量销售一两百本而已。因此,没有有关当局或热心人士的贊助,文学着作根本没可能出版。周桐的《错爱》出版于1988年,到了1995年尾,才有消息传出鲁茂的《白狼》和周桐的《幻旅迷情》正在植字之中,前後相隔几乎八年,这期间,又是澳门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究其因,作品质量未得市民大衆普遍认同是因素之一,因素之二是文学的发展远远落在经济发展之後,市民阅读倾向已转型,其中还包括视听艺术的冲击已超越文学艺术的吸引等因素。

  《白狼》是鲁茂九十年代的作品。作品描写澳葡高官私生子黄白朗成爲黑社会份子,爲非作歹,虽犯案而得到庇护,并与北地南来的婊子鬼混。作品揭发了澳门地区官匪勾结的醜陋行径,但作品後半部离开原来意图,让白朗在狱中被黑帮陷害而觉悟,改邪归正。《白狼》是一部触及澳门葡人生活的小说,姑不论它成功与否,对于葡人生活这个处女地,鲁茂是拓荒者队伍中的卓有成效的一个。

  《幻旅迷情》是周桐的另一部通俗小说,写作时间在《错爱》之前,情节比《错爱》曲折。大意说,一个失恋少女爱上一个有妇之夫的新僱主,双双秘密往泰国旅行,结识了从香港到泰国渡假的老富商夫妇;後来,老富商来澳门设厂,派了侄儿来主指,三角恋爱从此发生,後来,情节还开拓到瑞士。作者通过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交代了情慾与理智的冲突,最後,小说主角作出明智的选择。周桐的小说,以情节复杂见称,她又善于从多缐多元的情节之中理出一条思路,突现人性的多重倾向。她和鲁茂的小说有个共通点,就是坚持写实主义手法,并且走通俗路缐,作品思想有孔孟之道,所以作品结局大多是大团圆的。

  1996年香港获益出版社出版的陶里小说集《百慕她的诱惑》是个超现实主义和魔幻写实主义的短篇小说集。这个集子的每一则小说,长的不过万字,短的祇有七八百字,它的题材来自现实,但其中情节并非现实所能有,甚至不可思议。作者在作品之中设置许多悬疑(不是侦探小说的那一种)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或寻找答案,但答案又因人而异,不可能一致。集子裡的小说,以港澳爲背景的居多,有的跨越国界去到葡萄牙、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有的则在虚无缈缥之处。集子的最後一辑是散文和小小说的混合体,不论在佈局或语言的运用,都是非传统的,就是题目也是别出一格的,例如:《生靑春痘的下午》、《一个很病的晚上》等等。

六 《澳门短篇小说选》

  《澳门短篇小说选》即本书,由陶里选编,将由澳门基金会连同《澳门散文选》、《澳门新诗选》一起于1996年出版。这本短篇小说选集,选取了澳门知名作家十四人的作品,共二十八篇。集子裡的作品,表现手法以传统的居多,例如鲁茂、余行心、周桐、林中英作品。运用传统手法的梁淑琪的《等》,是95年澳门文学奖的冠军;胡根的《格洛卡男爵墓地》和劲夫的《死亡的永生》是科幻小说;陶里的《石卵之恋》、《安万达夫妇的遭遇》和吕平义的《失踪的猫》是魔幻小说;梯亚的手法比较多样化,集子所选的他的小说,有现代主义的、後现代主义的和属于後设小说的。

  小说选取了由金国平译的玛丽亚·翁迪娜·布拉加的两篇小说,作者是葡萄牙人,但在《神州在望》之中,她通过小说人物表达了对中国的神往,又在《三轮车夫》之中,表现她对澳门下层市民的感情。译者金国平用不平凡的笔触把作品的神髓重现,一点也没有翻译的斧凿痕迹;陶里的两篇作品和胡根的《海鸥》所描写的是中国人与葡萄牙人的关系的作品。总的来说,这本小说选,比较眞实地反映澳门小说创作的水平,它又比较明确地反映了澳门作家的思想经验:在作品之中,虽然有矛盾的情节发生,但没有大奸大恶的角色,没有血淋淋的死亡故事,所反映的都是以人性温驯忠厚的一面爲主,符合孔孟思想的仁恕之道。

七 结束语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十年之间,澳门先後成立了澳门笔会(相当于作家协会)、五月诗社、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澳门写作学会、澳门近代文学硏究会等文学社团,各有自己的刊物以供成员发表作品,大大地促进了澳门文学的发展。这种情况,在现代诗方面尤爲出色,在六、七年之间,湧现了七、八位靑年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但力迫他们的先行者,而且比诸香港、台湾知名诗人的作品,也不遑多让;小说方面,也出现了梯亚、梁淑琪等人,他们成熟的姿态引人注目。新一代的成长和他们的超前意识,足以说明澳门文学必然朝着更多姿多彩和更康莊的大道前进。

陶里 1995年12月17日完稿

註释:

① 杜岚《六十春秋苦耕耘》页98。

② 邓景滨《郑颧应的诗歌创作观》,《澳门笔汇》7期页95。

③ 陈大白《天明斋文集·第三部分·回忆录》页167。

④仝③

⑤ 《澳门文学论集》,李鹏翥《澳门文学的过去、现在及将来》页169。

⑥ 《澳门文学论集》,胡培周《澳门的小说》页64。

⑦仝⑥页66。

⑧仝⑤页172。

⑨ 《澳门文学论集》,周桐《我的小说创作歷程》页85。

⑩(11) 《春风误》《後记》

(12) 《澳门文学创作丛书》,云惟利《澳门文学创作丛书缘起》。

(13) 仝(12)

(14) 廖子馨《论澳门现代女性文学》页93。

【点此阅览《澳门短篇小说选》全书】

序 澳门小说发展概略 陶里 …1 吕平义   失踪的猫 …15 竹溦风   遗失的年代 …23 沙 蒙   墙 …29   木马 …36   女人死了 …38 余行心   丝士咖啡室 …40   快活楼 …54 周 桐   胜利者 …72   楢山盟 …79 林中英   重生 …95   因我曾选择过 …104 胡 根   海鸥 …111   格洛卡男爵墓地 …118 劲 夫   爲谁吶喊 …127   死亡的永生 …135 陶 里   石卵之恋 …141   安万达夫妇的遭遇 …154 梯 亚   第八天的早晨 …166   钢门 …169   陶渊明硏究 …172   论《一个关于命运(或者自杀)的格言》…179 淘空了   私生子 …200   分居 …205 梁淑琪   等 …209 玛丽亚·翁迪娜·布拉加 金国平译   神州在望 …223   三轮车夫 …229 鲁 茂   凌晨 …234   似花非花 …238 跋 陶里…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