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寬邊帽,在澳門機場的士站份外養眼。雖然渾身黑色,卻由深深淺淺不同的黑色拼湊而成,浪漫的歐根紗點綴,連行李箱也印上鮮明的波點圖案,整個人仿佛自法國電影走出來。
的士司機不敢搭話,眼角卻一直瞄向倒後鏡,偷看這個一身光鮮的女子。她完全沒有在意,悠然自得地拍照,既拍自己,也拍窗外。今天天晴,路況尚可,幸運地不以塞車開始她的金光大道初體驗。
順理成章地,她的第一站是巴黎人。先安頓好行李,她便帶着照相機來到鐵塔外。自拍的人很多,也有一些坐在草地上擺拍,但都沒有她穿得招搖。一陣風吹過,她的帽沿輕輕晃動,讓趁休息時間出來喘口氣的阿簡忍不住看她。
阿簡是普通的莊荷,普通得一眼望進人群裡,完全找不出他來。搭配他身上的制服,仿佛與五光十色的娛樂場佈置融為一體,坐在他面前三、五個小時,也不會記得他的樣子。跟眼前這個竭力散發法式風情的女子,非常不一樣。
因為身穿黑色套裝,襯得她的肌膚在陽光下白得發亮,也顯得她唇上的口紅份外鮮艷。那頂帽子隨風擺動,和裙襬相映,隔着數十米也輕易撩動了他的心——啊,旅行,真好。
時間差不多了,阿簡走回工作崗位,跟那女子擦身而過。沒想到,下班時又看見她了。她站在威尼斯人和倫敦人之間的連接橋陽台,眺望眼前的巴黎人鐵塔。這裡的風更強了,寬邊帽幾乎要飛起來,周圍的二手煙此起彼落,她活像是煙霞中飛舞的黑色蝴蝶。神差鬼使地,阿簡走上前,問她是否需要幫忙拍照。
這是她來澳門後,第一個跟她主動說話的人——不計的士司機和酒店前台。她雀躍地遞出相機,擺了好幾個姿勢讓阿簡幫她拍照。接過相機,她認真查看每張照片。
“嘩!你拍得真好!”她說的竟然是廣東話。阿簡搔搔頭回答:“是嗎?可能因為最近在學。”話一出口,阿簡有點後悔,這種小事跟陌生人有甚麼好說的。下一秒,女子的回答打消他這個念頭。
“真的嗎?那我真幸運,找到會攝影的來幫我拍照。你在哪裡學?學多久了?你是做攝影師的嗎?為什麼會學攝影呢?”
阿簡雖然覺得這女子出乎意料地熱情,但他也耐不住這種歡快得耀眼的情緒,一五一十如實回應着。
如此這般,他們一開口便聊了半個多小時。她的廣東話是聽歌看劇看電影學的,口音不自然,但溝通很順利。她問他,“你是澳門人嗎?在哪裡工作呢?”知道阿簡正是這裡的員工,她盛意拳拳地找他一起吃飯。阿簡不是沒想過推辭,但回家後不過是自己一個人,連點澳覓也要連帶明天的份一起點,不然湊不夠起送價。很久沒有和別人一起吃飯了,他下意識就答應了。
坐在國際名廚掛名的餐廳裡,她笑着說,來到澳門,就像是穿越了哆啦A夢的隨意門,一步便穿越空間,走進歐洲小鎮:“你是澳門人,真好,每天都可以看到這麼多漂亮的建築。”桌上餐具很多,光是杯子就每人有三個,燈光在當中折射,阿簡有點炫目,不知怎麼回應。
阿簡幹莊荷十多年了,大學兼職時便開始,輪班輪得身心俱疲,連補考也忘了去,結果乾脆不讀了,直接轉正職。來來回回,這金光大道上的好幾家賭場他都做過。他對這一帶的道路尚算熟悉,但那些建築,他倒是從來沒有心思細看。平日匆忙上下班無力逛,放假回來像加班似的也不想來,他的主要活動空間,是充滿煙火氣的北區。街坊身穿背心短褲拖鞋,每一條街上都有茶餐廳和超市,馬路上電單車比汽車多。路氹區的一座座龐然大物不過是吃掉他精力,再吐出金錢給他的機器而已。這些話,他無法對剛認識幾個小時的人說出口。
他們沒有交換聯絡方式,也沒有人開口邀請對方到自己的住處“看一看”。阿簡有點失望,但更多的是慶幸,他最不懂處理男女關係了。放下暗自幻想的綺念後,阿簡的心情輕鬆得多,一時興起便邀請她坐上自己的電單車,在路氹區兜風。彼時天色已黑,車很少,每一座建築都在閃閃發光,吸引着這個衣着浮誇、妝容精緻的女子。他告訴她,按理金光大道指的只有一段路,她說,其實她一直以為,整個路氹區有賭場的建築,都在金光大道範圍之內。他笑說,這樣想也可以。他們去看倫敦人的英式巴士、銀河金璨璨的外牆、新濠的摩天輪、美高梅的獅子、上葡京的卡爾拉格斐。他帶她走上君悅酒店頂層,俯瞰美獅美高梅的兩個恐龍腳印,還有澳門機場全貌。她很興奮,沿路拍下許多照片,阿簡有點成就感,撲克牌和籌碼以外,他第一次真正感受這條金光大道的氣息。
阿簡把她送回酒店,沒有問她何時離開。每天金光大道馳聘,他都像是感受到她坐在後座肆意地笑着;每一座宏偉的建築前,都隱約有一個純黑色、隨風飄曳着歐根紗的身影,專注而嚮往地抬頭。他定睛一看,又找不到了。有時候,頭頂有飛機經過,他也會想,不知道那女子有沒有試着找君悅酒店的那扇落地大窗。
他仍然穿着顏色曖昧的制服在金光大道上班、下班,但除了在北區吃茶記逛超市,偶爾會挑一家漂亮的餐廳享受悠閒,也會試着逛逛這一座座人頭湧湧的建築,看看那些金光閃閃的玩意到底趣味何在。他沒有尋覓,只是,說不準的,或許過段日子,他會再次遇上她。到時候,他會帶她去新的餐廳吃飯,跟她說一些小紅書上搜不到的澳門故事。
金光璀璨
“金光璀璨”所指為現時路氹金光大道(Cotai Strip,簡稱金光大道)一帶的景觀。該區原為一片汪洋,20世紀60年代路氹連貫公路建成通車;1990年,澳葡當局規劃在該水域填海建高科技工業區;1996年,澳葡政府提出涵蓋聯生工業村在內的“路氹填海區”計劃,填海區總面積達400公頃左右;1999年澳門特區成立後,原路氹連貫公路兩側的路氹填海區發展為旅遊區,落成了多個大型綜合旅遊娛樂項目,包括路氹連貫公路兩旁的旅遊綜合體及酒店,被稱為“金光大道”。路氹連貫公路南段西側有路氹城生態保護區、高爾夫球場和路環小型賽車場,東側是石排灣水庫,水庫周邊有石排灣市區公園、離島醫院綜合體位於石排灣水庫北側,蓮花大橋在該區西部。由連接氹仔和路環的連貫公路填海和發展而成的“金光大道”,成為集消閒、購物、表演、會展、大型國際品牌酒店、娛樂場於一身的旅遊博彩黃金地段,反映了澳門回歸以來以旅遊業為主的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成果。
作者簡介
安好,本名關家熹,任職翻譯及文案寫作,曾任編輯。在《澳門日報》及《華僑報》撰專欄,喜寫散文及小說,曾獲「第六屆紀念李鵬翥文學獎」散文組推薦獎。在澳門土生土長,曾經嚮往遠方,逐漸珍惜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