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大三巴、威尼斯人那类游客们耳熟能详的热门景点,九澳孤独且神秘。尤其是圣母村,从地图上来看,它几乎是在澳门的最东端,远离都市,为海与树所包围,平日罕有人烟,除七苦圣母小堂与从前的麻疯院舍,以及通往海边灯塔的林中小道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1969年路环公路通车前,圣母村与外界只能通过水运联系,且交通工具多为小船。数十年过去了,柏油马路早已铺到了圣母村阶梯入口处,然此地的冷清仍挥之不去。“九澳秘境”的称谓,大约就是来源于这种与世隔绝的氛围。这两年,老房子翻新,从前的院舍塗上黄和红的油漆,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五块方方正正的西洋点心。其中一栋房屋还开设了一间小咖啡室——没什么人气的地方,竟仍能使来访者吃上一顿饱饭,也是奇妙。
于是,热天午後,搭一辆空荡荡的巴士,从城市中心九曲十八弯地驶到山坡下,顺着绿叶踩上台阶,进展馆看看画展,再去咖啡室点一些葡国小食,就成了一种有趣的消遣了:要坐在檐廊露台上,眼睛定定看向外头厚实的植被,或是再伤春悲秋些,瞭望一番屹立旁侧的护养院。那栋建筑高大、莊严、肃穆,很容易使桌上的对话转向“生”与“死”这类莊重的主题。
吃饱喝足,就慢慢走去教堂。虽大门紧闭,其外观之独特,亦足以叫人驻足细看。七苦圣母小堂名中的“七苦”,指的是天主教圣母玛利亚所经歷的七次苦难,分别为预言之苦、利剑锥心、举家逃亡、幼子失散、耶稣受难、怀抱耶稣与埋葬耶稣。这教堂的建筑设计,便直观地将“七苦”显现出来:帐篷一样的造型,屋顶有八组斜樑,将教堂分隔成七个部分,所造就的视觉效果,可谓趣味十足。
十九世纪末,原先位于疯堂斜巷的麻疯病院,因种种原因,被迁往了偏远的九澳,九澳麻疯村就此诞生。1963年,意大利神父胡子义自荐前往麻疯村照顾患者,便是在他的提议下,九澳麻疯村去掉了“麻疯”这个使人闻风丧胆的头衔,改名为九澳圣母村。
1966年,罗马天主教会向胡子义神父捐赠金钱,资助兴建教堂。意大利建筑商夏刚志被委託建起了七苦圣母小堂。而那着名的“爱都酒店”,其同样闻名遐迩的外墻壁画,同样是由夏刚志设计的。声色场所与神的殿堂,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这应当也是澳门独有的特色。
在六十年代辉煌无比、于七十年代谢幕的爱都酒店,终为时间的洪流所席捲,让位给了澳门新中央图书馆。而守护圣母村多年的七苦圣母小堂,却仍立于原处。纵使时过境迁,麻风病人们已消失在了歷史之中,徘徊此处的,多是游客与行人,教堂依旧不曾动摇。它成为恆久不变的景观,是逝去时光的凝结物,也是此地挥之不去的孤寂感的化身。
当年,胡子义神父将麻疯村改名为圣母村,又提议人们以兄弟姊妹相称,而非麻疯病人。正是这样的举动,极大程度地驱走了麻疯病的阴霾;现在院舍已翻新,如前所述,被活化成旅人们青睐的休闲去处,此举更是彻底驱散了疾病的幽魂,平息了过客们可怖的想像——有趣的是,这其中,却出现了类似“忒修斯之船”那样奇妙的悖论。
“忒修斯之船”所指的,是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提出的疑问。简单来说,便是一艘被当成纪念碑的三十桨船,因不堪时间流逝,木身逐渐腐朽,人们便陆续为其修补、更换上新的木头,直至最後,忒修斯之船的每一部分都被翻新。于是哲学家们询问:此船是否仍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倘若不是,它又是从何时开始丧失这一身份的呢?
圣母村麻疯病院舍关闭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在,五栋房屋中,专有一间被划分出来,裡面设有家具摆设,重现患者们的生活场景。翻阅相关资料可见,胡子义神父曾回忆:因病患者数量庞大,空间不足,人们只好将食物储藏于床下,由此引来了老鼠。因染上麻疯病,患者们失去感染部分的知觉,时常被老鼠啃咬而不知疼痛,对身上新添的伤口亦无从察觉。
如今,面对焕然一新的展馆,纵使有文字资料辅助,双眼又能窥见几张铁架床,访客也难以将面前的景象,与当年的情形联系在一起。那么,一栋外表和内裡都重新上了漆、不再有住客、不再有疾病、连杂草与蛛网也被清理乾净的小平房,是否还是原来的麻疯院院舍?倘若不是,它现在又成了一个什么东西?
与忒修斯之船一样,圣母村被解除了原本的职能,变成了纪念碑——唯已不存在的事物与人,才需要纪念碑。在澳门,在这样一座霓虹灯光永不消逝的城市,于它土地与大海的边界线上,寂静竟得以留存,如同一层薄雾,笼罩着不再是村落的九澳圣母村。此地的歷史在此地安息。行走其中,便是向过去朝圣——如此看来,“秘境”一词,对于九澳,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然而人还是要回到人间。离开院舍,往东侧迈步,斜向下的山坡上仍立着许多十字形墓碑,它们是患者逝世後的归处,现今被藤蔓、野草和树荫遮盖,只露出深灰色的轮廓线,如同路标,指引生者朝海边灯塔的方向、向着更开阔的世界走去——
多么奇妙啊!过去之于现在,不过数步之遥。疾病、悲天悯人的照护者、自然的强盛生命力——我们或可将这些皆抛在身後,或可把它们全部铭记于心,只需谨记一点:无论何种选择,九澳都将长存。
九澳秘境
1885年竣工的九澳麻疯院是专门收容女性麻疯病患的院舍,1929年,澳葡政府扩建九澳麻疯院,新院舍于1930年落成。1964年,九澳圣母村建成,由原九澳麻疯院舍、七苦圣母小堂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组成,是澳门仅存的、最後一所关闭的麻疯病院遗址。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许多病患于80年代後逐渐康復;1992年,社会工作局新建九澳老人院,安置二十多名已痊癒的长者居住,旧平房院舍则空置。九澳村依山谷发展,是澳门少有的客家村落;麻疯病院则在九澳山北麓的小台地上,昔日临海,如今虽被工业地景包围,却依旧有与世无争之感,有若秘境。
作者简介
李懿,澳门笔会成员,《澳门日报》副刊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扁平人》,作品散见于《澳门日报》、《香港文学》、《作品》、《广州文艺》等文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