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为《母亲往事并不如烟》一文考证人物时,令我想起另一宗寻找澳门人的故事。

记得二零零九年中,同事凌谷转来一封来自姚天民的海外电邮,託我寻人。姚先生称居于澳门的四伯公(祖父的四哥)姚钧石,又称姚伯泉,将藏书售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时维一九五八年。一九六O年,UBC成立了亚洲图书馆,次年成立了亚洲研究系,这批藏书成为了北美汉学研究的重镇。然而时至今天,亚洲图书馆对姚钧石的生平仍所知甚少。

姚天民受馆方委託寻找这位从未见面的四伯公其人其事,可是父辈们已相继去世,与四伯公的後人又失去联繫,他透过互联网遍寻澳门的资料,也没有发现有关姚钧石的任何讯息。而我从口述访谈所得,又十分零碎。幸而近年来,得益昔日报纸电子化,从中找到一些与姚钧石相关的讯息。希望本文对UBC亚洲图书馆及姚天民寻找姚钧石的生平来歷有一定参考价值,藉此提供更多鲜为人知的澳门史料。

卑诗大学购入古籍

一九五八年底,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简称卑诗大学,获图书馆之友及姜纳博士(Dr.Walter Koerner)的捐款,从澳门藏书家姚钧石处,购得一批称为蒲坂藏书(Puban Collection)的中文古籍。着名汉学家王健教授(JanW.Walls)表示,这批线装书许多都是清代手抄本,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歷史以及广东方志,最重要的歷史藏书。

蒲坂藏书包括线装古籍约三千二百种(含明本一百七十九种),约共四万五千册,多半为广东着名之南州书楼旧藏。从内容看,有儒家典籍,半数为文学理论和音韵学着作;歷史类中有版本和价值极为珍贵的广东省五十六个地区的方志;在别集类中,有唐代诗人杜甫的着作五十种,清人作品八百种;丛书类中,更有其他图书馆和中国国内各馆不常见,种类较全、版本罕见的书籍,最早的是元刻《晋书》一百三十卷,宋代抄本一种,明清版本以及五色至七色的套印本一千五百种;别集类中,有明至清初刊本一百五十种,都是颇有规模和自成体系的藏书单元,更是研究中文藏书史和版本学极具参考价值的实物。已届九十多岁高龄的叶嘉莹教授,当年经常到亚洲图书馆翻阅蒲坂藏书做研究,馆方还特别为她準备了专用办公桌。

蒲坂藏书前世今生

加拿大学者沈迦曾写过一篇《蒲坂藏书的前世今生》的文章,表示当他翻开藏书的书页见到蒲坂藏书、南州书楼、姚钧石藏书、钧石所藏金石书画印等朱红色的藏书章时,引起他的好奇心,于是对当年的购书过程展开追踪。蒲坂藏书善本书目序明确说到,当时澳门藏书家姚钧石欲出售藏书,而卑诗大学正谋求发展亚洲文化学术,于是请在校内执教的史学泰斗何炳棣教授前往洽商并成功购得,在一九五九年二月将藏书辗转运抵温哥华卑诗大学。沈迦曾请何炳棣回忆当时购书情形,何炳棣回答说“除了已写入《读史阅世界六十年》书中的回忆外,想不起更多的细节了。”

在何炳棣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裡,沈迦找到了以下若干片段:

“我旅游时一向极力避免发思古之幽情,不过在澳门访问富有晚明闽南风光的望厦村时,我却要坐在一八四三年美使顾盛坐过的石凳上,签署《望厦条约》的石桌旁,拍一张照片以为多年讲授远东国际关系史的纪念。"

“购书签约之夜,澳门书主姚老先生包下五洲饭店全部屋顶花园,请出八十三岁退休的首席厨师贡献专长,主客四人享用,男女四人环伺。我有幸,亦不能无憾地品尝和预测这种吃的文化的行将永逝。"

何炳棣说的姚老先生就是姚钧石,另有两位陪同人士都是姚老先生的代表。一位姓张,一位姓刘,张先生是个传统而又开明的商人,何炳棣在香港时,就是由他接待。而刘先生的古文底子很好。电话中,何炳棣对半世纪前遇到那些人还有深刻的记忆。

此外,沈迦还向何炳棣打听过当年购书价格,何炳棣说“以前这是不能说的,属商业秘密。那时我们在香港谈好价钱,然後才去澳门。记得姚老先生的女儿也曾问我卖价多少,当时我都没有讲。不过,现在可以说了。你先猜猜,你觉得要卖多少钱?"沈迦猜不出。何炳棣说:“我告诉你吧,七万美元,UBC拣了便宜。不过,在当时,七万美元是笔大钱。"

澳门乃古籍安身所

清末民初时,岭南藏书之风盛行,有称粤省四家的番禺潘仕成的海仙山馆、南海孔广陶的三十三万卷楼、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和伍崇曜的粤雅堂。其它,还有南海潘宗周的宝礼堂、东莞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番禺徐信符的南州书楼等。莫伯骥、徐信符以及姚钧石都是因为逃避战乱,携带藏书移居澳门的藏书家。

其中南州书楼主人徐信符(一八七九~一九四八),又名徐绍棨,他是广东着名学者和教育家,曾在多间学校任教,这些学校不少是现代高校的前身,包括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也曾在广东省立图书馆工作,撰有《广东藏书纪事诗》。清末民初,时局动盪,藏书楼纷纷倒闭,书籍散出,徐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竭力收书,因此获得不少岭南藏书楼的旧藏及岭南先贤、学者的着作刻本、稿本、钞本以及批校本。一九三七年八月卅一日,日本轰炸广州,在藏书难以保存下,他仅携带了部分典籍迁往香港,书籍开始散亡。後来避居澳门,在教忠中学任教,生活困难,约在一九四二年,将由港运至澳门的书籍,除将有关广东文献保存外,其馀以葡币四万元转卖给姚钧石。姚氏通过购买徐氏数千册典籍,重建起私人藏书楼。传说舜帝的祖先姓姚,而舜帝的都城建在蒲坂,姚钧石认为家族是舜帝後人,故将藏书楼命名为蒲坂书楼。

姚钧石之其人其事

UBC亚洲图书馆多年以来,透过不同途径寻找澳门藏书家姚钧石的生平来歷,直至二O一八年间,距当年购入藏书经已六十年之时,曾派员来澳访查,仍然不得要领。本人应姚天民请求,收集了一些零碎的口述资料,其後,透过查找昔日报章消息,将有关澳门姚钧石的资料大概整理,唯限于资料所得,恐有所粗疏错漏,本文只为抛砖引玉而已。

(原刊于《澳门日报》澳门街版,2022年10月23日及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