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學館與澳門筆會合辦的“構築詩城——五月詩社與澳門現代主義詩歌的運動面向”講座昨舉行,澳門筆會會長湯梅笑、理事長廖子馨與資深戲劇家李宇樑同場向文學館分別捐贈由筆會歷年製作的“澳門文學多媒體系列影片”與曹禺戲劇文學獎獎座,由局長梁惠敏代表接收。

兩饋贈珍貴具價值

儀式昨日下午二時半在文學館一樓功能室舉行,文化局副局長蔡健龍與筆會多名成員等參加。梁惠敏致詞說,兩項捐贈是對文學館的珍貴饋贈,更是對澳門文學、戲劇藝術未來發展的深切寄託與有力支持,為該館增添重要藝術內涵與歷史價值,生動記錄本地文學、戲劇創作的輝煌軌跡,展現藝術家的卓越才華與不懈努力,也進一步深化澳門與灣區城市的文化交流,搭建更廣闊的創作與展示平台。

她認為,通過捐贈可激勵年輕一代參與文學寫作、劇本創作、舞台表演及藝術製作,實現文學與戲劇火炬的代代相傳。文學館是廣大居民共享的文化寶庫,也是匯聚城市創意能量的重要場域。館藏的豐富與發展,依賴各界的積極參與和慷慨支持。

廖子馨向文學館捐贈由筆會歷年製作的“澳門文學多媒體系列影片”
資深戲劇家李宇樑向文學館捐贈曹禺戲劇文學獎獎座

湯梅笑稱,筆會創會至今卅八年。數十年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局的支持,彼此建立起互信的良好合作關係。筆會規模細小,但是澳門歷史最長、作家成員最多的文學社團,一代又一代創作人努力繼承、發展,個體在本土及澳門以外出版的文學著作不斷增加,是對澳門文學創作的肯定。該會並舉辦過創作比賽、講座、培訓、採風、兒童文學板塊的親子閱讀等活動,活躍文學氣氛,促進提高水平。

筆會期望文化局制訂計劃,由政府出資,民間社團具體操作,選出一批優秀的澳門華文文學作品翻譯成英語版本,讓澳門文學有機會接近外國讀者。期盼該局能組織澳門作家赴葡交流,乃筆會同仁的夢想。願與該局開展主題文學創作計劃,如圍繞“城市歷史記憶”“澳門非遺故事”等命題,組織作家創作,由局方負責成果匯編出版,在官方平台推廣,尤其加強旅客對本土文化的深度體會和理解,放大文學作品的社會價值。

四維度促文學發展

此外,澳科大國際學院講師、筆會青協會員霍超群舉行以“澳門文學形象”為引的講座,梳理了澳門文壇自一九八〇年以來為建構文學身份所開展的既往工作。並聚焦五月詩社,剖析其在多元文化語境中融合詩學主張、築就“詩城”理想的過程,探討社員在創作鼓勵與先鋒追求間的協商與失衡,並從寫作者、報章媒體、文化社團、高校四個維度,思考推動澳門文學發展的具體進路。

霍超群主持詩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