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学馆与澳门笔会合办的“构筑诗城——五月诗社与澳门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面向”讲座昨举行,澳门笔会会长汤梅笑、理事长廖子馨与资深戏剧家李宇樑同场向文学馆分别捐赠由笔会歷年製作的“澳门文学多媒体系列影片”与曹禺戏剧文学奖奖座,由局长梁惠敏代表接收。
两馈赠珍贵具价值
仪式昨日下午二时半在文学馆一楼功能室举行,文化局副局长蔡健龙与笔会多名成员等参加。梁惠敏致词说,两项捐赠是对文学馆的珍贵馈赠,更是对澳门文学、戏剧艺术未来发展的深切寄託与有力支持,为该馆增添重要艺术内涵与歷史价值,生动记录本地文学、戏剧创作的辉煌轨迹,展现艺术家的卓越才华与不懈努力,也进一步深化澳门与湾区城市的文化交流,搭建更广阔的创作与展示平台。
她认为,通过捐赠可激励年轻一代参与文学写作、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及艺术製作,实现文学与戏剧火炬的代代相传。文学馆是广大居民共享的文化宝库,也是汇聚城市创意能量的重要场域。馆藏的丰富与发展,依赖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慷慨支持。


汤梅笑称,笔会创会至今卅八年。数十年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局的支持,彼此建立起互信的良好合作关系。笔会规模细小,但是澳门歷史最长、作家成员最多的文学社团,一代又一代创作人努力继承、发展,个体在本土及澳门以外出版的文学着作不断增加,是对澳门文学创作的肯定。该会并举办过创作比赛、讲座、培训、採风、儿童文学板块的亲子阅读等活动,活跃文学气氛,促进提高水平。
笔会期望文化局制订计划,由政府出资,民间社团具体操作,选出一批优秀的澳门华文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版本,让澳门文学有机会接近外国读者。期盼该局能组织澳门作家赴葡交流,乃笔会同仁的梦想。愿与该局开展主题文学创作计划,如围绕“城市歷史记忆”“澳门非遗故事”等命题,组织作家创作,由局方负责成果汇编出版,在官方平台推广,尤其加强旅客对本土文化的深度体会和理解,放大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四维度促文学发展
此外,澳科大国际学院讲师、笔会青协会员霍超群举行以“澳门文学形象”为引的讲座,梳理了澳门文坛自一九八〇年以来为建构文学身份所开展的既往工作。并聚焦五月诗社,剖析其在多元文化语境中融合诗学主张、筑就“诗城”理想的过程,探讨社员在创作鼓励与先锋追求间的协商与失衡,并从写作者、报章媒体、文化社团、高校四个维度,思考推动澳门文学发展的具体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