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筆會主辦的第一屆澳門青年文學營一行三十三人於本月廿六日到廿八日進行“灣區採風 與作家同行”廣州站活動並參加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獲廣東省作家協會全程接待陪同。

廣東省作家協會歡迎澳門作家、文學營採風團,於二十七日中午熱情接待全體團員,由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郭松延陪同用餐。期間舉辦的文學講座、參觀文化景點,郭松延副主席以及組織聯絡部陳宇主任亦參與,與筆會作家進行文化交流。

(左至右)廖子馨、谷雨、陳浩星及羅子強在廣東文學館參觀

採風團由澳門筆會榮譽會長陳浩星帶領,廿七日參觀廣東文學館,瞭解廣東文學的發展脈絡,以及港澳台僑文學多元共榮的面貌。

同日於館內參與澳門文化局主辦的穗澳作家交流分享會,由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作家王十月及澳門筆會理事長廖子馨主持。澳門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處長羅子強、一眾澳門作家及青年文學營學員熱烈交流。

知名作家、《作品》雜誌社社長、總編輯王十月指出,澳門文學大有可為,澳門作家須把握與生俱來的獨特資源,期待看到更多表現澳門在地生活的作品。

《作品》編輯周希言其後介紹了該刊多個特色欄目的選稿標準。《花城》副總編輯杜小燁指該刊自創刊以來便刊發港澳台文學研究,開創了內地對港澳台文學研究的先聲。

《少男少女》社長曾慶豐指兒童文學聯繫粵澳,該刊曾發表許多澳門作家的文章。副總編輯吕曉霞認為文學雜誌是向內地推介港澳作家的窗口,鼓勵澳門寫作人積極投稿。

廖子馨希望澳門文學繼續走出澳門,和各大文學雜誌保持長期合作。澳門筆會副理事長楊穎虹指該會兒童文學期刊《童一枝筆》曾多次與《少男少女》合作推出小作家的作品。《澳門筆匯》執行編輯甘遠來分享《澳門筆匯》創刊理念,介紹刊物特點及發展方向。

同日下午四點半澳門青年文學營於廣東文學館舉辦網絡文學專題講座,由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東省網絡文學協會主席、著名網絡作家阿菩講解移動互聯網浪潮下文學創作的嬗變。阿菩指出載體的改變促使創作的題材、內容與手法也出現轉變,但不變的是文學的內核與堅持寫作的初心。

學員梁華珍認為網絡文學以讀者的喜好為先,作者一定程度根據大眾審美塑造角色、鋪排內容。

澳門青年作家李俊文認為網絡文學方便讀者利用短暫閒暇閱讀,是現代文學出路之一。

當晚採風團應邀參加“詩歌之夜——灣區之上的南方再造”活動,親身感受嶺南詩歌與現代藝術的創新交融。現場通過聲光裝置、多媒體朗誦等沉浸式展演,呈現人文灣區的創作活力。

澳門作家代表李嘉瑤、甘遠來接受廣東作協採訪。廿八日參訪南越王墓博物館、廣東粵劇藝術博物館。

(左至右)梁華珍、林平治、李俊文、李嘉瑤、黃禮孩(詩歌之夜藝術總監、著名詩人)、甘遠來、魏俊華、陳自恆、蘇衍澄在詩歌之夜 攝影:鄺子洋

澳門筆會青年協會理事李嘉瑤認為是次採風收獲良多,能為澳門文學發展提供一種可行的路徑。文學營學員林平治指採風過程讓他對各類文學雜誌有了更深認識,對自己未來創作有重要指導作用。

為期兩年的第一屆澳門青年文學營由特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資助,是次採風成果將刊於《澳門筆匯》。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郭松延、筆會副理事長兼青協理事長陸奧雷、作家水月、谷雨、譚健鍬、魏俊華、陳家朗、鄺子洋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