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吟唱遙遠而神秘的歌曲。那迎面吹來的清新海風夾雜著濕潤微甜的水珠熏得人醉,我任憑那風將我拉入我腳下土地的前世今生。我拾起腳下的貝殼,想起澳門這名字的由來。數千年前,這片土地的先民們在此捕魚為生,生生不息、歷代傳承,這時她喚作“蠔鏡”,大抵是因為這裏盛產蠔,蠔的內殼明亮如鏡。而隨著時代變遷,南北有兩山對峙,就好像港口“澳”之門,“蠔鏡”逐漸變成了“澳門”。在小小的漁村中,人們安居樂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風起息,潮漲退,千年如一。可十六世紀的一陣東南風吹過,第一批葡萄牙人越洋而來,繁忙的海上貿易與人員往來改變了這條小漁村的命運。澳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東西文化碰撞交融提供了土壤,文化交融也在此盛放出一朵朵絢爛的文明之花。

漫步於澳門的街頭巷尾時,中西式的建築林立。這些建築既有西方的精緻與華麗,又有東方的深邃與厚重,它們像是中西文化的橋梁,連接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展示著它們在澳門這片土地上的和諧共生。用手觸摸著富有韻味的古老建築。葡萄牙人在澳門帶來了宗教,他們廣修教堂,“花王堂”、“風順堂”……我順著路一步一步走,驀然看見,西方傳道士與澳門本土人在這裏建起的種種建築,這兒有著歷史書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西式炮臺,還有中國最古老的燈塔和中式廟宇。浪漫優雅,顏色絢麗,屋身華美的老古董讓我不禁想像在多年前,外國來的商船在這裏停靠,和古樸典雅的華夏文化結合在一起,平底起高樓。媽祖廟屹立著,在百年香火的供養中,是否也在保護著此區的航海平安呢?

那海風悄悄的從我的袖管口鑽進去,把我拉回了現在。在節日的歡樂慶祝中,中國傳統的土地誕、娘媽誕、浴佛節本就誕生於此,西方的復活節、耶穌聖像巡遊……也深深紮根。探訪著街邊的精品小店,漫步於巴黎人花園。美食也讓人垂涎欲滴,我最喜歡的葡國雞便是來自亞洲、非洲的香料,歐洲和中國的食材產生奇妙反應而成,澳門的特色葡式蛋撻、豬扒包等美食,它們既有西方的精緻與美味,又有東方的獨特與創意。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讓人們感受到了中西文化在澳門這片土地上的交融與共生。從前老澳門的街頭就已經贏來本地人的青睞,如今那澳門味道已經是很多人心中難以忘卻的鄉愁。

那海風離開了我的懷抱,一往無前奔向彼方廣闊的海洋。它和別的洋流交融在一起,將我們的祝願帶向遠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這首家喻戶曉的歌已經伴隨我成長多年。這首歌曲在1999年響徹澳門的上空,澳門歷經了百年變遷,終於回歸祖國的懷抱。生長於此的我們見證了一國兩制的開展,澳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蓬勃在時代中譜寫著新的故事,回歸之後澳門的經濟也取得了極大的發展,隨著我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後,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我們對家鄉和祖國的歸屬感,認同感空前高漲。奶奶總會對我感嘆道:“你們這代最幸福了,一定要在祖國的懷抱裏茁壯成長。”我驕傲於我的時代,能夠在祖國的堅實臂膀下沐浴這本土文化和異國風情的奇妙融合。

隨著時間長河奔湧向前,如今的澳門,靜靜屹立在祖國的南海岸,富饒而繁華。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萬千旅人都會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在這裏領略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的奇妙景觀,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旅行,這些形形色色的旅客與勤勞善良的澳門人民一起,寫下新時代中一頁又一頁精妙絕倫的澳門故事。

澳門的文化綿延,熠熠生輝。當海風再次吹過這美麗的小漁村,我不禁感嘆,我生於這片土地,深深愛著如今盛世之下繁華的家鄉,感到無與倫比的自豪。而這獨屬澳門人的獨特鄉情也將承古拓今,生生不息。屬於澳門的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