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即19世紀末20世紀初而出現的一種圖像藝術,其通過捕捉和記錄圖像來表達創作思想且普及與發展迅猛。正像何易先生在其《淺論圖像敘事與文字敘事》(《青年時代》2017年18期)一文中所說:“我們正身處一個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視覺富裕和視覺張力的時代,被圖像充斥逃不開的同時卻又仿佛產生了依賴。”

金蓮盛放三千界,鏡海歸帆廿五秋。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澳門李明基校長應製上聯。湖北映誠書。

博雅橋通仁義道,昇平世出聖賢才。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澳門岑耀昌先生應製上聯。湖北映誠𧫴書。

古今博爱凝民氣,天下為公鑄國魂。 貴州銅仁學院郭征帆先生應制上聯。浙江財經大學趙映誠謹書
澳門大學榮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鄧景濱先生不僅文字、文學功底深厚,而且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他以澳門地域和澳門大學為生活基礎,精選素材,巧妙運用現代攝影技術,拍攝和創作了許多精湛的藝術作品。同時,對每幅作品配以題圖聯句,並以書法進行表現,圖、聯、書藝並舉,畫由題句而妙,意境深遠。其圖文相互補充輝映,豐富多彩,表現了更加深刻的藝術效果。為寫好題圖聯句,由鄧先生發起,在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會員群和港澳地區及學生群體中,廣泛開展了“題圖句求偶”征聯活動,激發了廣大寫作界同仁以及學生對攝影聯句即對聯這種語錄體文體或者稱微型應用文寫作的熱情,發揮了對諸如圖像題句、圖像題聯、圖像題詩,特別是攝圖(攝影)題聯這種藝術形式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寫作界同仁“按圖寫作”聯句這種文體形式的寫作技巧,為當今“圖像時代”以及更好的運用圖像,認識和感知社會,增添了新的活力。

黃昏寂靜燈高照,綠樹婆娑月雅吟。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澳門康玉玲老師應製下聯。湖北映誠書。

粵韻千年傳粵海,良師萬世育良材。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澳門王碧霞老師應製下聯。映誠書。
攝影圖像題句雖然產生較晚,但圖像題句特別是圖畫題句這種藝術形式卻源遠流長。長期以來,人類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敘事方式就是圖像敘事和語言文字敘事,由於圖像的直觀性,現代社會使圖像敘事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越來越多的通過圖像瞭解、消費商品;通過圖像彼此溝通、交往;通過圖像感知世界、認知社會。
所謂圖像,即畫成、攝成或印製、臨摹、雕塑、雕刻等形成的直觀圖型形象,諸如攝影、電影作品等,就是近代出現和形成的圖像。
人類社會最初的敘事方式和認識社會的方式主要是繪畫圖像,即圖畫,後來由繪畫產生了象形的文字,即文字起源於圖畫。文字出現以後,慢慢與圖畫分離,圖畫通過視覺直接表達意義,而文字通過語音間接表達意義。文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有與相對圖畫不可替代的特點與作用,例如文字、文學具有更加廣闊的傳意性、明晰性等等,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言,世界上任何一個好的比喻都是畫不出來的。因此,雖然圖畫敘事一直存在,但後續發展總體上形成了語言文字一統天下的敘事方式,以文字為基礎形成的書籍和文學作品大量湧現,文字與文學作品的產生與普及無疑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就敘事方式而言,雖然語言文字一統天下,但“書畫同源”、“書畫同法”、“書畫同存”依然深深的紮根於人們的腦海之中,流行於社會,甚至出現了圖像與語言的關係爭論,可謂一場“圖、文符號之戰”,且相互難以說服,這樣“圖文融合”藝術開始突顯,形成了圖像與文本的“互文性”融合關係。

風順雨順年年順,月圓人圓事事圓。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山東牧醫學院月華老師應制上聯。映誠書。

含露紅蓮欣啟夏,向陽翠柏喜迎春。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朝陽職大胡曉蕾老師應製上聯。湖北映誠𧫴書。
在中國,圖文融合大概出現在先秦殷周以後,最初的圖畫是沒有文字的,後來出現了圖畫上的文字說明,例如金文,即在鐘鼎彝器實物圖形上雕刻文字,大多說明實物與圖形含義等。在秦漢時期,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在銅鏡、畫像磚等實物圖形上刻寫的文字說明及其表意性文字,如“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長樂未央”、“長生無極”等等。紙張出現以後,繪畫藝術大力發展,繪畫題圖文句大量湧現。唐時,題圖詩創作興起,愛好繪畫藝術的詩人杜甫,被認為是題畫詩創作的“第一人”。宋時,以蘇軾,黃庭堅、米芾、文同、惠崇為代表的元祐文士,把書法實踐和理論資源用以繪畫,並以繪畫題跋和“題圖詩”為先路,進行一種新的美學精神創作和實踐,展開了一場“筆墨運動”,出現了以題圖句、題圖詩為標誌,轉向人文思致與畫外意趣的“文人畫”,所謂“畫寫物外形,詩傳畫中意”。他們將題圖句、題圖詩、書法和印章與繪畫相融,將其作為繪畫章法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將“畫”的成分提升到“寫”的意境,出現了“寫意”、“寫畫”的概念,形成宋代繪畫藝術和文化特色之一。蘇軾題好友惠崇和尚畫《春江曉景》二首,即題“鴨戲圖”和“歸鴻圖”詩是其代表。詩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此題畫詩堪稱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藝術佳品。文同喜歡畫墨竹,每以題圖句見長,“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盡情地表達了內心的思想情感和對現世的認知,形成了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明清時文人寫意畫盛行,題圖句已成為藝術潮流之濫觴,畫面主體與“題圖句”不僅遙相呼應,並且進一步與文學藝術、書法藝術相結合,形式多樣。例如題圖句、題圖詞、題圖聯、題圖詩、題圖文等等,這些我們也可以總體稱之為“題圖句”或“題圖文”。
題圖句、題圖詞顧名思義即根據畫作形成的一般語句或者詞語,書寫靈活,如題圖詞:“壽圖”、“花開富貴”、“大展宏圖”等等,一般語句、語詞較為簡短,後署明日期和作者。題圖文,一般為配圖較長的文字,並不在意文體式樣,也可稱為散句,所謂“配圖以解精要”。題圖聯、題圖詩則兼及文學的文體樣式。

聖誕花叢迎聖誕,平安夜裡頌平安。 基於澳大傳訊部聖誕圖,澳大景濱先生題句,澳門黃倩敏老師應製上聯。湖北映誠𧫴書。

墨客詩人研格律。天光雲影耀琴湖。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楊穎虹老師應製上聯。湖北映誠書。
題圖詩是由圖畫家本人或他人在畫圖的空白處題上一首詩。詩的內容或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談論藝術的見地,或詠歎畫面的意境。題圖詩一般結合畫面而題寫,正如清代方熏所言:“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山靜居畫論》)。但也有書畫分離的狀況,如以書法詩詞為主配以小畫,更顯其雅致。題圖聯則是由圖畫家本人或他人在畫圖的空白處題上一幅有對仗性詞語的中國傳統形式的對聯、對句。
題圖聯、題圖詩的出現,很快使繪畫與文學藝術相結合,並與書法藝術相結合,表現到繪畫之中,使詩、書、畫及印章幾者之美巧妙地結合起來,詩情畫意、珠聯璧合、相互映發、相得益彰、增強了作品的美感,也構成了中國畫的藝術特色。此外,許多讚美繪畫、體現繪畫意境或對繪畫有感而發的詩歌、對聯,因受畫面影響等原因,雖不題在畫上,廣義上也是題圖詩、題圖聯,同時也使詩歌、對聯等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例如攝影題圖聯,因為受提前拍攝圖像問題的影響,除一部分可以通過pk圖相,較好的嵌入圖像達到融合效果之外,大多只能成為“配圖聯”,即在圖片之外配以反映圖片意境或相關內容的文字或書法聯句。如現代魯迅先生《自題小像》詩:“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該小詩即系魯迅先生于1903年在日本東京弘文書院求學時,贈給他的摯友許壽裳的剪辮子照片題照詩。又如毛澤東同志為李進攝影作品所題的兩首題圖詩:《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和《為女民兵題照》:“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諸如此類,可謂題圖詩之佳作。

美酒佳餚迎客至,柔枝嫩葉送春來。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澳門汪浩瀚先生應製上聯。武漢映誠書。
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的“題圖句求偶”佳聯:如“時光隧道通幽處,道德文章見素心”(郭征帆先生下聯);“人生似海船何渡,世事如煙夢可追”(月華女士下聯);“電似金龍騰鏡海,雲如羽翰繪濠江”(袁剛先生上聯);“秦風漢韻聖賢屋,翠柏秋陽博雅樓”(月華女士上聯);“鏡海青山紅日照,琴湖碧水白雲飄”(胡曉蕾女士上聯);“蓮城綠葉無窮碧,鏡海靈霞別樣紅”(吳炳賢先生上聯);“秋雨初晴雲水碧,晚風輕舞芷蘭香(錢浩程先生下聯)等等。
近代動態的影視作品更是與語音文字相融合,創造了現代新的風靡藝術形式。就相對靜態的敘事方式和藝術形式而言,漢字與現代插圖、插畫的融合也帶來了新的視覺衝擊和影響。插圖與漢字元素結合,使漢字從單純的文字符號實現了向圖像與漢字的融合發展,增添了漢字的趣味性,使相關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藝術感,也激發了讀者的情感共鳴。

瑞雪晶瑩欣獻瑞,春花爛漫笑迎春。 澳大景濱先生攝圖並題句,澳門趙瑩瑞老師應製上聯。湖北映誠𧫴書。

鏡海春風蘇大地,松山旭日染長空。 澳門陳子良攝圖,澳大景濱先生題句。澳大學生杜炳良對句上聯。湖北映誠書。
通過上述介紹,對於攝影與題圖聯句的融合藝術我們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從載體上看相對於繪畫題圖句,攝影成為一種新的現代社會普遍流行的題圖句形式。所謂現代社會的“圖像時代”即主要是指攝影圖像,攝影圖像是現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二是在“以光線繪圖”基礎上形成表意聯句。其表意源於圖形物像,又深刻表達物象或高於圖形物象,給人以更加豐富和深刻的聯想與哲理思辨。同時,詩畫互補,意境更加深遠,使作品具有更加濃厚的文化內涵。三是遵循傳統的對聯文學形式,發揮對聯的創作與美學優勢,展現更加廣闊與深刻的美學圖像,從而給人以啟迪。
就聯語而言,題圖聯句實則是一種看圖題聯的藝術形式,即先有物象而後有聯句,其寫作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以所攝圖像作為基礎進行創作,從圖中的場景及實物意境形成聯想和展開想像,見景生情,互為表裡,以產生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即景物圖像是寫作藉以抒發情感的載體,應巧妙運用圖中的物象,增強圖像的藝術感和表現力,使題圖聯句成為影像的靈魂。二是注重寫意性,即借助圖像事實抒發情懷,增強圖像的藝術感和表現力。題圖聯句得之不易,欲工尤難,貴在詩傳畫外意。題聯語置於畫境中,表現意境,既要有“畫面感”,又能揭示圖像內在的豐富含義;或者展開對圖像的聯想,使圖像藝術得到昇華,提升畫作的雅妙。題圖聯句不僅是對圖像藝術進行表現,更是藝術的創造。三是遵循對聯的文學藝術規律,深諳《聯律通則》,做到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等,結構相同等等,以體現對聯的文學藝術價值。
2024年10月18日於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