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樓窗外》,第十四屆澳門文學獎本地組散文冠軍,作者王慧詩。

拜讀了王慧詩的《唐樓窗外》,感覺如品佳茗,滋潤心靈,引發共情和嚮往。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敘述了自己在澳門一座老舊唐樓中的生活片段,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與感悟,展現了喧囂與靜謐之間尋得平衡的心路歷程,在鋼筋水泥築就的叢林裡,尋得一方靜室,詩意棲居,安頓人生。文章語言清麗流暢,充滿生活哲思與詩意。

一、鬧中求靜,尋找自我

文章開篇,作者以“窗”為觀察點,透過視窗所聞所見,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對比的世界。窗外的清晨,既有鳥語悅耳之音,也有電單車的轟鳴之聲。這兩種聲音象徵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一種是自然的、寧靜的、詩意的;另一種則是現代的、喧囂的、現實的。作者在這座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小城裡,在喧囂與靜謐的交織中,卻能體味到自然的靜美,擁有了一種“平民化的奢侈”。這種對比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折射出對自然與寧靜的渴望。

窗外的雞蛋花與墓園、教徒聖歌與導遊講解,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比。雞蛋花樹四季更替,象徵著生命的迴圈與自然的永恆;而墓園的“鄰居”則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生命的終結。教徒的聖歌能瞬間洗滌淨化人心;機械的講解聲卻增添煩躁。短暫與永恆、喧囂與靜謐一起呈現,進一步折射出作者對內心寧靜的追求。作者置身鬧市但能鬧中取靜,其心路歷程頗為清晰:同事辭職,植物轉機,觸動了“我”的潛在追求;在《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和《斷捨離》的感召與助推下,“我也終於離開了那個常年不見陽光的地下辦公室”。如果說這是主動抉擇,那麼,疫情三年的沉澱則是被動徹悟,終於,在現實與心靈互動間找到了內心的平衡,找到了自我。

二、心隨境遷,順應自然

2020年的疫情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它不僅改變了作者的生活軌跡,也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深刻反思。疫情初期,“我”曾心存僥倖地逍遙快活,但隨著疫情的蔓延,所有的美好都急速變調。這種從“逍遙”到“落荒而逃”的轉變,是“我”個人的經歷,也是世人共同生活經驗的縮影。

疫情期間,人與人的交流變得生疏,旅遊已不可能,於是“我都把時間泡進一壺又一壺的茶裡面”。“茶”是飲品,更是一個重要的意象,象徵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味道,是“我”與時間、與自己對話的媒介,暗示著時間對生命的滲透與改變。“茶”,在等待未知的日子裡變得“五味雜陳”。雖然喝茶不過是從父親那裡複製來的習慣,但正是這種習慣,成為了“我”在漫長時光中的一種慰藉,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生活態度也因此而改變,通過喝茶來練習“平常心”,在不安與憂慮中尋求內心的平靜。品味茶的苦澀與回甘,何嘗不是在體味生命之痛苦與美好。

疫情讓世界變慢,也讓人們得以重新審視生活、思考人生。疫情後“眨眼間就三年了”的時間錯位感,揭示了疫情對人們心理的深遠影響。作者對疫情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脆弱性與不確定性的深刻認識,也暗示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然而,作者並未陷入悲觀,而是將視角從個人的生活體驗轉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在疫情中找到某種積極的意義。這便是開始領略“道法自然”,認識到“人類需要自然,而自然不需要人類”。這種領悟是對疫情的反思,也是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批判。作者在體驗一種更貼近自然、更簡單的生活方式。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是生態文明的真諦,契合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三、靜自己求,詩意棲居

物質生活小康的現代都市人,生活在加速度軌道上狂奔,內卷嚴重、壓力山大,渴望平靜安寧,卻無暇抬頭仰望星空,只能發出“我的詩與遠方在哪裡”的呼喚。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與遠方”又何嘗不需“己求”呢?作者將目光重新投向窗外的墓園與鹿角樹,思索著生命的意義。墓園中180多個長眠的“鄰居”是否也曾追問過生命的意義?這種追問不僅是對逝者的緬懷,也是對自我人生的深思,更是對世人的提醒。作者對墓園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短暫與永恆的思考,也暗示了生命的詩意存在於日常的細碎,存在於沉靜的內心。窗外景物的描寫,兩部書的提示,與友人的“答趣”,對生命、自然、時間的思考,傳達出作者深刻的感悟。作者在鋼筋混凝土縫隙中找到了“一窗風景”,在時間的流逝中找到一種永恆,在細碎平凡中找到了一種詩意,安頓自己生命的詩意棲居。這種詩意不僅是對生活的讚美,也是對生命的敬畏。對於苦苦追尋而不得的我們,給出了很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四、語言清新,洗鍊優美

文章語言洗鍊優美,觀察細膩,筆法嫻熟,自然是源自作者豐富深厚的生活閱歷、敏銳深刻的哲思和駕馭文字的深厚功力。文章以“窗外”為切入點,把聽到的鳥叫聲、電車聲,看見的落葉、小植物等等攝入筆端;把室內的書本、室外的歌聲、喧鬧聲融入文中。由具體細微事物引發開去,展開豐富聯想,將個人的生活體驗與廣闊的世界聯繫起來,既有對日常瑣碎的觀察,也有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恬淡中湧動著對生活的熱愛。而且所寫意象之間、意象與哲理之間過渡銜接自然,深邃意蘊流注在清新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生動活潑、順暢自然。仿佛與讀者煮茶品茗,促膝談心,給人以美的享受,引發人對生活、對人生、對人類的思考。閱讀此文本身就是一種慢生活,就是一場回味悠長的漫步。

孫月華 教授,山東省教學名師、最美教師,山東省高校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寫作學會會員,山東省中華經典誦讀優秀指導教師,主要從事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主編《應用文寫作》《大學語文》等教材多部,在《寫作》《職教論壇》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