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星期,便要跟今年說聲再見了。每年年尾,該去旅行的一家大小,已經到了別處享樂,該籌備節日慶祝的工作人員,也正忙得不可開交。沒假期留在澳門工作的我,這個星期不再需要提早半小時出門,就可以優閒地享受這裡原有的緩慢生活節奏。

下班後的黃昏,天氣好得不像話,雖然氣溫只有十多度,但夕陽的餘暉足夠照暖打工人的心。你約我吃飯,我看時間還早,便不駕車,由關前街走到大三巴,再由白鴿巢走到邊度有書看書打發時間。徒步有好處,就是可以讓你一邊行走,一邊見物思情,回憶生活在這裡的人與事,譬如盧家大屋、女媧廟,你總會在色彩斑駁的建築外牆,看到時光流逝。

沿途老街坊不斷跟我打招呼,彷彿迎面撲打的北風毫無殺傷力,如刀割肉般的難受感覺,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走著,走著,便想起了本澳攝影師陳顯耀在某專訪中說過小城舊區有著濃濃的鄰里情懷這句話,今天眼底所看見的,大抵就是這種感受吧。鄰里們親切友善的待人態度,讓我心裡很舒服。樸素、熱情、善良──構成了這座城市更多層次的文化內涵,也構建了回歸後隨處可見的澳門形象。

經過老房子、老店舖,來到熱鬧非常的議事亭前地,我又突然想起了攝影師陳顯耀在訪問稿中展示的一組“苦難善耶穌聖像出巡”照片──記得你曾說過,四旬期第一主日前夕是你最不能遺忘的一天。希望我能夠在主教彌撒與講道前到來,因為過了這段時間,整座聖奧斯定教堂便會擠得水洩不通,我不能再輕易找到你的身影。而我卻偏偏不相信,遲到了。後來我才知道,你是一位虔誠的教徒,每年都會參與這座城市最盛大的聖像遊行。

為了愛你,我開始嘗試去了解苦難善耶穌巡遊的傳統。原來,它源於葡萄牙,於每年耶穌復活前四十日前後舉辦。不說不知道,這個傳統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以上的歷史。遊行的主角是一座木製的耶穌雕像,祂扛著十字架,頭戴荊棘,右膝跪地,面容苦痛。但願我們卑微的愛情,不需跟着耶穌扛著十字架走這條苦路,才能到達愛的巔峰。從此以後,我們的約會,我都不敢再遲到了。

這時,你正和幾個朋友迎面而來,與我會合後,一起到附近的餐廳吃晚飯,慶祝彼此相識十周年,以及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入夜後的新馬路,不再人頭攢動,不再人聲鼎沸,街燈將黃昏之前的那些熱鬧,寫成了一段又一段寧靜的詩意。我們酒醉飯飽,一邊說著聖像出遊的往事,一邊牽著手散步回家。路過崗頂時,看到月光照射在聖奧斯定堂上,你突然笑得很燦爛,猶如這裡不曾消失的繁華……

聖像出遊

聖像出遊指一年一度的澳門教區盛事“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Bom Jesus dos Passos)。聖像出遊在澳門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上溯至1708年,是極具地方特色及代表性的宗教盛事,俗稱“出大耶穌”,是天主教“苦難善耶穌九日敬禮”的一部分,於每年四旬期的首個周六及周日進行。出遊隊伍主要由澳門教區主教、神職人員和大批本地及海內外的教友組成,以“拜苦路”的方式進行來象徵聖經中耶穌受難死亡的經過,澳門治安警察局樂隊亦會沿途演奏哀歌,場面莊嚴。該聖像出遊現時分兩天進行,首先自聖奧斯定教堂出發前往主教座堂,翌日返回。回程時會有扮演聖婦維洛尼加(Veronica)的女子在沿途所設的“苦路處”獨唱哀歌,並由神父領禱及眾教友答唱,氣氛哀慟。聖像出遊既是澳門的重要宗教節日,也吸引大批攝影發燒友“追龍”及遊客跟隨觀看,場面壯觀。

作者簡介

賀綾聲,澳門詩人,中國作協會員,著有詩集《遇見》、《如果愛情像詩般閱讀》及《所有悲哀是眼睛,喜歡光》等。

全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