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遠來的散文《路遙》,寫回鄉。每個人都有家鄉,只要不是離鄉背井且不得回,“返鄉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就是平常事,然“回鄉”題材要寫得好、寫得深刻,反而不容易,尤其是鄉情作祟,很容易表現得濫情、煽情。

題目雖叫“路遙”,但甘遠來的鄉下離此並不遠,回鄉的路途說不上遙。這裡的“遙”,有兩個涵義,一是指他用了二十年時間才完成從村頭走到村尾的路程。這是一個人口凋零的小村子,住着十來戶人家,一條數百米的村路便貫穿整個村子,但作者由童年至少年時期都沒有勇氣走完這段路,因為“正街另一端的昏沉……我心存恐懼,一次次試探,終究沒有突破。我得出一個結論,村尾的那條路沒有盡頭”,一直到我長成識字的人,終於敢往前邁步,才知道路的盡頭“沒有巨獸,沒有秘密,只有一片敗瓦戛然而止”。這短短的村路充滿了象徵性,隱喻着作者從童年到少年到成年的成長之旅。

“遙”的第二個涵義,則是作者思考與宗親家族之間,也許會離得越來越遠,“父系親族幾代人,都飲這水,都在這村生活。但自我記事以來,最年長者便是父之父,我無祠堂、無族譜、無縣誌,我認不出更早的祖輩,但我確實被他們賦予。我們這群人如同中國鄉野的草籽,無名而繁多。”儘管每個人都有家鄉,但隨着宗族子孫四散、隨着社會的發展,與故鄉親緣上的聯結終將斷脫,最後,“家鄉”就只是一個符號。

沒有近鄉情怯、沒有莫名興奮,甘遠來以內斂的情感表述了“我完成了我的童年。我頓時失去了方向,如同流浪的芥子”。是的,我們在完成一個階段性的成長後,也常有如作者一樣的迷茫吧。

作者如此年青,卻能賦予短小精悍的《路遙》豐富的內涵,筆力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