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澳門文學獎的本地組新詩部份,共收參賽作品40份,由廣州的黄禮孩、香港的胡燕青和我任評委。

評審工作是極為嚴謹的。整個過程採取的是糊名雙盲的方法。過程如後:首先由三位評委各自為各篇作品打分,然後在指定時間前滙總到主辦方,由主辦方計算各篇作品的平均分並按此作名次的初步排列。最後就約定開總評會的時間。因為疫情的關係,總評會以綫上形式進行。三位評委透過綫上會議,經過坦率和深入的討論後,評定出了最終的名次;個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第九、十名的候補名次(以防萬一前八名中有人事後被發現有違規的情況)方面,三位評委推敲得尤其詳盡。

這次文學獎本地組新詩的前八名獲獎作品,前三名依次是:《板塊移動》、《黑洞、血和泥土》和《里斯本港》,而優異獎五篇(名次不分先後)則包括《少年的逆態》、《AI新常態世界》、《大象席地而坐(上、下集)》、《二幢大厦,一片葉子》和《每一個詞語都是一座城池》。

前八名其實在三位評委間是没有甚麽爭議的。大家都知道“詩無達詁”,有關詩作優劣的取捨,不同評委會有不同取向和喜好,很難會有共識。但今次我最意外的是以我等三人在詩觀差異本就不小的情況下,竟出現驚人的契合,也就不能不相信今屆的確有些作品是贏得了一致好評,其中前三名的結果就是這樣子。個人是把《板塊》和《黑洞》這两首敍事長詩並列雙冠軍的,而另两位評委中的其中一位也把這两篇列為前二,以《黑洞》為冠,並且打了個满分100分,至於另一位則選了《板塊》為首而列《黑洞》為優異,終於二者以平均分0.67的差異而定下了名次。此外,三位評委連細分都有高度重叠的現像,如《板塊》就三位評委都打了個98分,這種情況在詩獎評審時是並不常見的。此外,從第三名到各優異獎,三位評委的重合度也很高;以各評委原評分數高低為例,前八中我有六位最終入圍,禮孩有七位,燕青有四位,最終形成了前八中有七位是最少在两位評委原評中已居前八的局面,再加上我們在總評會上的討論,前三和前八的產生就顯得水到渠成和相對順暢了。

記得在一次飯局中,我曾跟幾位本澳資深的文友説今次新詩組個人評了個雙冠軍出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只要在揭曉後發現這两位詩人都是年輕人的話,那麽就説明了澳門詩壇出了两位天才。總評會後證實了我的期待,真的十分高興。這两位詩人的作品都比自己的年齡和詩齡來得成熟和深沉,而且看得出他們在寫作方面都很努力,作品都有大氣度和大格局,是名符其實的两顆冉冉升起的晨星,這两位詩人的存在真的是澳門的幸運。當然,我充满信心:還有更多的幸運已在路上,正面向我們奔來,快準備好擁抱的姿勢吧。

這次的參賽和獲獎作品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敍事長詩佔了壓倒性的優勢,其中冠、亞軍作品和《AI新常態世界》等就是佼佼者,而《里斯本港》、《大象席地而坐(上、下集)》、《少年的逆態》、《二幢大厦,一片葉子》等等都有着高度的敘事性,而且篇幅也不短。當然,每一首詩內裏都會有一至n個故事,敘事似乎是個本就不應廻避的表現手法。敘事長詩寫得優秀固然極好,但個人倒真的希望澳門詩壇更加多元化,衷心希望將來能發展出更多的澳門新詩體裁,如二十來行的短詩、各式商籟體、十四行自由體、十行以下的小詩、極短的微詩、當代漢俳、方言詩等等各種詩體、各種題材和各種風格的作品都可以成為選項,從而使當代漢語新詩羽翼更為豐滿和多姿。我有理由相信澳門的新一代詩人會有能力作出貢獻的。

每一個詩獎,都必然會有一些遺珠。在我看來,遺珠與得獎者一樣重要,因為在他們之中往往活着一些可能更真誠的詩人,他們都在默默地寫,在冶煉着自己的詩魂。也許有一天他們會自我陶鑄成一件精氣神俱全的寶物,等待着世人的驚歎。我相信遺珠的水平,才是代表着一個地方真正水平的座標;遺珠越多,平均水平就越高。這一次評奬,平均分在70分或以上的作品,共29篇,佔全部參賽作品的72.5%;而平均分在78分或以上的共20篇,佔全部參賽作品的50%。以高校文科老師的打分習慣來説,70分已算是好成績了(我讀大學時老師給這個分數已是A-了);個人認為平均分78分或以上的都是可以考慮授獎的,但礙於現行制度,其中12篇作品就只能“遺憾”了。事實上,這20篇之中的17篇作品是我們三位評委曾經考慮過或在開總評會時提過篇名認真商討過的。從這個角度看來,澳門新詩的根柢確然不薄。以下純粹是個人主觀的看法:在這次參賽的《冬夜》、《馬小姐》、《幾多數碼貨幣換來一句詩》、《現代狂想曲裡的一封信》、《這一年》等等作品的作者,都是或遲或早會發亮閃光的珍珠,澳門新詩(甚至可擴大為零丁洋新詩、十字門新詩等概念)的前途就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了。

借此良機,在這裏還要懇請大家理解:詩是文學的、藝術的、美學的和哲學的,而詩獎則是社會學的,有些時候甚至是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的(以本獎為例,就有必須遵守的制度如不容許雙冠軍等等)。不能理解這些觀點的人,就不太適宜參與評獎活動了。要保持信心:詩自有超越於獎項之上的精神;我們是為此而努力,不是為了獎項。

至於對個别參賽作品微觀的評論,我不打算在此展開,因為可寫的專題太多了,譬如冠、亞軍作品就很值得為它們各自單獨寫一篇評論,而某些優異獎作品和遺珠佳作都可以寫成不同角度的論文,這些我就都暫且留中不發了吧。當代詩作的詩學評論,自有許多難言之隱,愚意以為暫衹適宜於密議,立論未許操之過急。

最後,我想向所有具創作力的熱愛寫作的澳門詩人喊話:請保持自信心,好好的深刻地生活,用你們各自覺得合適的方法堅持寫作,祈能永葆一顆謙虚而開放的心,這應是一顆純真的詩心,而絶不是功利的私心。為此,我在這裏,向大家敬禮。

第十三屆澳門文學獎新詩評委代表 鄭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