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澳门文学奖的本地组新诗部份,共收参赛作品40份,由广州的黄礼孩、香港的胡燕青和我任评委。

评审工作是极为严谨的。整个过程採取的是煳名双盲的方法。过程如後:首先由三位评委各自为各篇作品打分,然後在指定时间前汇总到主办方,由主办方计算各篇作品的平均分并按此作名次的初步排列。最後就约定开总评会的时间。因为疫情的关系,总评会以綫上形式进行。三位评委透过綫上会议,经过坦率和深入的讨论後,评定出了最终的名次;个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第九、十名的候补名次(以防万一前八名中有人事後被发现有违规的情况)方面,三位评委推敲得尤其详盡。

这次文学奖本地组新诗的前八名获奖作品,前三名依次是:《板块移动》、《黑洞、血和泥土》和《里斯本港》,而优异奖五篇(名次不分先後)则包括《少年的逆态》、《AI新常态世界》、《大象席地而坐(上、下集)》、《二幢大厦,一片叶子》和《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座城池》。

前八名其实在三位评委间是没有甚麽争议的。大家都知道“诗无达诂”,有关诗作优劣的取捨,不同评委会有不同取向和喜好,很难会有共识。但今次我最意外的是以我等三人在诗观差异本就不小的情况下,竟出现惊人的契合,也就不能不相信今届的确有些作品是赢得了一致好评,其中前三名的结果就是这样子。个人是把《板块》和《黑洞》这两首敍事长诗并列双冠军的,而另两位评委中的其中一位也把这两篇列为前二,以《黑洞》为冠,并且打了个满分100分,至于另一位则选了《板块》为首而列《黑洞》为优异,终于二者以平均分0.67的差异而定下了名次。此外,三位评委连细分都有高度重叠的现像,如《板块》就三位评委都打了个98分,这种情况在诗奖评审时是并不常见的。此外,从第三名到各优异奖,三位评委的重合度也很高;以各评委原评分数高低为例,前八中我有六位最终入围,礼孩有七位,燕青有四位,最终形成了前八中有七位是最少在两位评委原评中已居前八的局面,再加上我们在总评会上的讨论,前三和前八的产生就显得水到渠成和相对顺畅了。

记得在一次饭局中,我曾跟几位本澳资深的文友説今次新诗组个人评了个双冠军出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只要在揭晓後发现这两位诗人都是年轻人的话,那麽就説明了澳门诗坛出了两位天才。总评会後证实了我的期待,真的十分高兴。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比自己的年龄和诗龄来得成熟和深沉,而且看得出他们在写作方面都很努力,作品都有大气度和大格局,是名符其实的两颗冉冉升起的晨星,这两位诗人的存在真的是澳门的幸运。当然,我充满信心:还有更多的幸运已在路上,正面向我们奔来,快準备好拥抱的姿势吧。

这次的参赛和获奖作品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敍事长诗佔了压倒性的优势,其中冠、亚军作品和《AI新常态世界》等就是佼佼者,而《里斯本港》、《大象席地而坐(上、下集)》、《少年的逆态》、《二幢大厦,一片叶子》等等都有着高度的叙事性,而且篇幅也不短。当然,每一首诗内裏都会有一至n个故事,叙事似乎是个本就不应廻避的表现手法。叙事长诗写得优秀固然极好,但个人倒真的希望澳门诗坛更加多元化,衷心希望将来能发展出更多的澳门新诗体裁,如二十来行的短诗、各式商籁体、十四行自由体、十行以下的小诗、极短的微诗、当代汉俳、方言诗等等各种诗体、各种题材和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可以成为选项,从而使当代汉语新诗羽翼更为丰满和多姿。我有理由相信澳门的新一代诗人会有能力作出贡献的。

每一个诗奖,都必然会有一些遗珠。在我看来,遗珠与得奖者一样重要,因为在他们之中往往活着一些可能更真诚的诗人,他们都在默默地写,在冶炼着自己的诗魂。也许有一天他们会自我陶铸成一件精气神俱全的宝物,等待着世人的惊叹。我相信遗珠的水平,才是代表着一个地方真正水平的座标;遗珠越多,平均水平就越高。这一次评奬,平均分在70分或以上的作品,共29篇,佔全部参赛作品的72.5%;而平均分在78分或以上的共20篇,佔全部参赛作品的50%。以高校文科老师的打分习惯来説,70分已算是好成绩了(我读大学时老师给这个分数已是A-了);个人认为平均分78分或以上的都是可以考虑授奖的,但碍于现行制度,其中12篇作品就只能“遗憾”了。事实上,这20篇之中的17篇作品是我们三位评委曾经考虑过或在开总评会时提过篇名认真商讨过的。从这个角度看来,澳门新诗的根柢确然不薄。以下纯粹是个人主观的看法:在这次参赛的《冬夜》、《马小姐》、《几多数码货币换来一句诗》、《现代狂想曲裡的一封信》、《这一年》等等作品的作者,都是或迟或早会发亮闪光的珍珠,澳门新诗(甚至可扩大为零丁洋新诗、十字门新诗等概念)的前途就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了。

借此良机,在这裏还要恳请大家理解:诗是文学的、艺术的、美学的和哲学的,而诗奖则是社会学的,有些时候甚至是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的(以本奖为例,就有必须遵守的制度如不容许双冠军等等)。不能理解这些观点的人,就不太适宜参与评奖活动了。要保持信心:诗自有超越于奖项之上的精神;我们是为此而努力,不是为了奖项。

至于对个别参赛作品微观的评论,我不打算在此展开,因为可写的专题太多了,譬如冠、亚军作品就很值得为它们各自单独写一篇评论,而某些优异奖作品和遗珠佳作都可以写成不同角度的论文,这些我就都暂且留中不发了吧。当代诗作的诗学评论,自有许多难言之隐,愚意以为暂衹适宜于密议,立论未许操之过急。

最後,我想向所有具创作力的热爱写作的澳门诗人喊话:请保持自信心,好好的深刻地生活,用你们各自觉得合适的方法坚持写作,祈能永葆一颗谦虚而开放的心,这应是一颗纯真的诗心,而絶不是功利的私心。为此,我在这裏,向大家敬礼。

第十三届澳门文学奖新诗评委代表 郑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