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骑士》,第十四届澳门文学奖本地组散文优异奖,作者金学良。

金学良的散文《配送骑士》不啻为一篇内涵深刻、韵味隽永的佳作。作者以敏锐、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切、细腻的体察力,採用多重视角、冷峻沉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书写了澳门底层年轻人艰辛无助的生存困境和孤独、迷茫而又不失坚韧的精神世界,表现了澳门特有的城市风貌、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引发了读者对个体生存与社会现实的反思。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网路服务的发达,网上点餐、网上约车应运而生,相应地,低门槛就业的配送骑手、Uber网约司机成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维持生存的职业。澳门90後青年作家金学良把镜头聚焦于澳门普通青年人身上,书写了穿梭于澳门大街小巷的配送骑手“你”与Uber司机“我”的人生轨迹、生存境遇和工作情景。

“你”在公关业混得风生水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是一场新冠疫情过後,经济滑坡,“你”由点餐人变成送餐人,转入配送骑手职业,为了生存频繁接单。“我”名牌大学毕业後,立即成为无名的失业者,为了生存加入与各色人等为伍的保险业。别人业绩爆棚,“我”却“业绩板上空白一片”,只能靠业馀开Uber车赚钱,甚至“为自己投保以留住职位”。在开Uber车中“我”经歷了各种荒唐的事件。

作者选取几个镜头,细腻地描写了配送骑手“你”“来往于食肆大厦之间”的艰辛匆忙的工作情景:“绵绵夜雨,你身披雨衣,骑机车破风前行。”“风雨使头盔沉甸甸的,你的视线被压得很低、很低,勉强挤过巴士排成的夹道。”“你继续冒雨前行,提胶袋、披胶衣、骑胶壳机车,身边处处盡是塑胶。”“进入大厦门口後,你低着头,用湿漉漉的指腹,点亮防水套裡的手机。”画面感、代入感十足,让读者感同身受。

作为配送骑手,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快速度把餐品送到顾客手中,最怕的是路线失误、交通拥堵、天气恶劣等。一个迟到差评,平台罚款,几单或几天的劳动就打了水漂。递送骑手在各种天气裡冒着危险快速穿行。外卖诗人王计兵《赶时间的人》“从空气裡赶出风,从风裡赶出刀子”正是对配送骑手的写照。

在作品中,“你”提着餐品,艰难地冒雨前行,雨水煳了视线。澳门社区杂乱无章,道路弯曲逼仄,车辆拥挤,稍有不慎,“一错难返”。特别是高峰时节“长长车龙堵塞血管,只剩机车能勉强通过”。到达目的地,送餐上楼,会遇到各种境况。有时“无灯的梯间”,“电线的影子仿佛黑森林裡的枝桠”,“将你束缚、吞没”;有时“踏入电梯之中”,“将生命交给一条看不见的钢缆以直通云霄”。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把自己交给无法预测的下一刻。作品中接单、骑行、联络、问道、上楼、递送的生活片段,完整地勾画出配送骑手艰难、繁忙、辛劳的日常生活。

文末作者转换视角,由近距离的细节描写转到远距离的场面描写。“俯瞰窗外,骑手无处不在,我尝试寻找你的背影,可是每个骑手都不太像你,然而,又或许,每个都是你的身影。”“你”在骑手队伍中,犹如沧海一粟,渺小而模煳。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由点到面,“你”与众多骑手一样,在这个城市中挣扎前行。

《配送骑士》在书写配送骑手、Uber司机的工作境遇时,更为深刻地表现了他们孤独无助、迷失无奈、迷茫无力,而又不失坚韧和希望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

一是内心与城市的疏离无依。房价飙升,“骑得再快,也追不上首付的速度”,“这座小城拥挤到没有能安身的地方”。“一栋栋的楼,成了一个个的瘤”,阻碍了年轻人与赖以生存的城市的亲近、融入。城市变得冷冰冰的,自身与城市是两个世界。

二是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顾客与骑手仅仅是单纯的商业关系,除了关于餐品、路线的简单电话沟通,没有更多的互动。骑手虽然频繁来往,却“没有一位店主或客人认得你的容貌与身姿”,除了餐品,没有人关注“你”作为“人”的存在。“你”吃盡苦头,把餐品送到门口,“从门缝裡背着光伸出的”是“一隻看不见脸的手”。这个极为传神的细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顾客的冷漠。

特别是曾经亲密的同学也极少甚至断开了来往交流,变得隔阂、陌生。“聚会许久没办”,仅靠“一条脆弱的光纤”传导的资讯联系彼此,“想说的话像发向海底极深处的声纳,始终杳无回音”。“你”离开同学群体,没有闲暇更新个人通讯帐户资讯。“我”与外界联系甚少,“除了家人,就只剩推销、骗徒与配送员”。即使是因点餐送餐的偶然交集,要好的同学也以不见面告终。电话中没有亲热的寒暄,“你的声音就像手机萤幕上的虚拟接听按钮,平滑而空虚”。当“我”期待相遇互诉境况时,开门“只剩一袋孤零零的食物置于地上”,“你未等到我伸出的手,就已在转角处离去”,往日亲密的同学也仅是点餐人与送餐人的关系。

三是主体身份迷失,没有尊严和自身价值。“你”公关业务收入丰厚时,“陪客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仅成为一个赚钱、消费的工具。“我”名牌大学毕业,不得不加入兜售保险的队伍,在酒店前派发传单,与同学搭话无地自容,仿佛也是派发性感卡片的。“你”为生存“人鼠无异”,在踏轮上无休止地机械骑行,肢体麻木,内心麻木。

四是理想破灭,对未来充满迷茫。“我”以为保险业“收入无上限”,事实却是“收入无下限”,不得不成为业馀的Uber司机。“我”开 Uber 车,以为自己具有巨大能量,驾驶着21世纪的时光机穿梭在时空之中,解决客人的时间与空间问题;可事实是被客人欺骗逃单,被员警钓鱼执法,不得不借钱赎车。日子像“剥洋葱”,到底时才发觉“一无所有”。工作没有价值,只是空耗岁月,遗失了时光和梦想。

作为城市底层年轻的普通劳动者,配送骑手“你”、Uber司机“我”尽管工作艰辛无助,内心孤独迷茫,但是为了生存,仍在坚持前行,不失坚韧和希望。“纵使雨势再密,也总湿不透那雨衣之下一颗铁了的心”,在灰暗之中,闪出一抹亮色。

金学良的散文《配送骑士》透视出高学歷的年轻人择业困难、生存压力增大,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等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力。作者想像、联想新奇,把别人很少感知到的、难以捕捉的感受具象化,作品充满丰富、饱满、富有质感的细节描写。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如通感、比喻、拟人、象徵、反讽、黑色幽默等,冷峻沉郁,深刻有力,更加凸显了作品的表现力。总之,《配送骑士》给当下社会和文学创作带来了较多的思考,社会对外卖骑手要多些宽容和关怀,文学创作要多关注、书写社会普通年轻人的生活。

杨景生 教授。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济甯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曾任写作教研室主任、写作研究所所长、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等。 研究方向为写作学、当代文学创作。2003年提出“整合中西方理论理论资源,构建中国现代写作学话学体系”构想。主持完成各级科研专案20余项,出版学术专着2部、编着12部、高校教材6部,在《小说评论》《东岳论丛》等发表学术论文60馀篇,代表性成果被鉴定为“理论价值、创新性A级”。曾获中国写作学会“40年40部”优秀学术专着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