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中西文化的交融,的确是澳门独一无二的歷史文化资源,吊诡的是,漫长岁月中烙下的独特印记,彷彿被厚厚的尘埃覆盖了,没有人去留意这些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居民日常漫步于歷史建筑群之间,就像农民行走于田埂上一样。20世纪90年代大三巴牌坊开始成为澳门城市的象徵,对于这座教堂前壁遗址的来歷,不少人仍是不明所以,对它是被火烧还是被雷噼也都各有各说。
澳门始终没有出版过一本歷史教科书,长年来学校没有正规教学澳门歷史的课程。幸运的是,2005年“澳门歷史城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似乎适时舒缓了澳门人的精神焦虑。
“澳门歷史城区”的成功申遗,使得澳门人突然省悟,文化资源的丰盛才是真正的财富。于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备受关注。
“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
青洲山隐埋的宝藏
李业飞的《烟雨青洲四百年》,2016年由澳门日报出版社出版。2014年澳门特区政府公佈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土地法》,当中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作者身为文化遗产咨询委员,将目光投向较少人关注的青洲山的保育工作上,他认为那是一座“隐埋着丰富文物宝藏的绿山”。青洲山是澳门文化遗产名录中受保护的山体,然其地理位置独处一隅,远离歷史城区,在小城西北角,而山腳下的青洲一带是木屋区,长年居住着贫民和疍民,直至20世纪90年代澳葡政府才实施拆迁计划;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对青洲山的往昔认知度有限。
通过《烟雨青洲四百年》,才得知一段差点让清政府丢失澳门军事控制权的海战歷史。百多年前,青洲山仍是座孤岛,四面环海,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肆意侵犯广东沿海地区,策划夺取关闸,但被驻守在青洲前山内海道的中国水师船击退。“中葡四个多世纪关系史上,青洲曾多次成为双方交涉、冲突的起源。”(歷史学家金国平言)青洲曾发生的几场中英葡的争夺,是不甚为今人所知的史实,较为人熟悉的相关事实,则是青洲山上的教堂和修道院。
青洲山上有许多稀有动植物,举目可见百年老树。澳门昆虫学者于2017年在青洲山发现了新种蚂蚁,将其命名为“澳门细蚁”,翌年又发现独有昆虫物种,命名为“澳门麦罗甲螨”及“澳门青洲山大翼甲螨”。因此,李业飞提出对“青洲社区都市规划”要有新思维,应从保育青洲山角度做好世遗周边规划工作,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对天主教修道院的调查和维修、发掘埋藏几百年的歷史宝物(如堡垒、碑石、旧码头遗址等),使得潜藏浓厚人文歷史旅游资源的青洲山真正发挥其作用。
《烟雨青洲四百年》出版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青洲山的故事进入民众的视野,该书被选入2020年内地出版的“澳门回归20週年丛书”,内地读者可阅读到简体字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与澳门基金会联合出版的“澳门知识丛书”系列中,2023年新增了李业飞所着的《澳门青洲山》,该书是“青洲四百年”的简化版。一本书数年间有了三个版本,足见社会对世遗保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期待澳门特区政府用好文遗资源,通过落实规划,把青洲山打造成旅游新景点,这也是舒缓游客集中于中区“澳门歷史城区”的压力。
《烟雨青洲四百年》李业飞 着 澳门日报出版社 2016年出版
《澳门青洲山》李业飞 着 澳门基金会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3年9月出版
歷史建筑的文化解码
2000年,澳门作家黄文辉就职于文化局,加入正準备申报澳门文物建筑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团队;他负责蒐集、整理相关文物资料,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任务”,因为,与歷史建筑相关的中文资料有限,葡文的记录也零星,且散见于各种专着里。黄文辉说:“我要做拼图员,将分散零落的资料找出、梳理、考证,拼出每个文物景点的前世今生图像。”这么杂碎却文史容量巨大,需要强大的脑力和体力来完成的工作,是真能磨炼人的意志力。
得益于五年文史知识的高密度挤压,黄文辉如今谈起澳门歷史建筑、文化遗产,各种民俗故事,可谓如数家珍。2019年底花城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侬家正住莲花地——澳门歷史建筑文化解码》,正是他五年拼图员的成绩展现,书中对澳门歷史城区的18座歷史建筑、15处教堂寺庙及园林等景点进行文史资料的梳理和介绍,当中涉及的各种传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本图文并茂的书,以作家的笔调写来,生动有趣,尤其能读出作者萦绕于文物周遭的一股真挚情感:因着自己辛劳“拼图”而认识眼前文物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即便诉说相关的故事,都让他产生真切的珍惜之情,对小城这片土地有着浓浓的爱。
想要多加瞭解澳门世遗文史,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书,也特别想推荐给喜欢行走歷史城区的游客,最好旅游巴士上的导游也好好地读一读,再不要对澳门文物顺口胡扯不着调的故事。
不管是对青洲山的书写,还是对歷史建筑进行文化破译,都从侧面说明,澳门民众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爱护世遗的文化价值。
澳门建筑师吕泽强不时从专业角度,去剖析澳门的世遗建筑。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于2020年底出版吕泽强《记忆之外:走回20世纪看澳门建筑保育》,作者通过讲述十六项建筑保护项目,探讨20世纪澳葡政府时代对澳门建筑百年的保护歷程,这对澳门特区政府完善世遗文物保育起到参考作用。2024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再出版其新着《游走澳门建筑美学》,之所以“游走”,缘起于2018年CURB建筑与城市规划中心主办“OHM澳门游屋记”,这也是亚洲首次举办的游屋记活动;所有建筑物或文化遗产爱好者,均可免费参观澳门50座有特色的建筑物,听取背後的故事。吕泽强参加了这项活动,促发他去挖掘更多澳门建筑之美。他在书中对澳门歷史城区之外具有特色的33幢建筑物进行介绍和建筑分析,让读者重新发现散布在小城各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所隐藏的美学。
《侬家正住莲花地——澳门歷史建筑文化解码》 黄文辉 着 花城出版社 2019年12月出版
《记忆之外:走回20世纪看澳门建筑保育》 吕泽强 着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出版
李尔和李懿的小说世界
澳门的作家组织“澳门笔会”,创立于1987年,以凝聚写作人的力量,交流创作,共探文学之路,加强与其他地区文学组织之间的联系为宗旨。在37年的歷程中,坚守初衷,团结作家、培育青年、搭建平台,让澳门作家、澳门文学走得更远,得到更多的认可。为了促进澳门文学的发展,澳门笔会与澳门基金会早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举办“澳门文学奖”,且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的剧变,逐步扩充“澳门文学奖”项目,成为最吸引本土文学爱好者的徵文比赛。30多年来,不少参赛者在一场又一场文学竞赛的考验中,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并且成长为出色的作家。
对于有限的澳门文学市场来说,澳门的文学书籍出版量不算少。限于篇幅,我只介绍最新出版小说着作的两位作家:李尔(本名邓晓炯)和李懿。
李尔在第十三届澳门中篇小说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叫《迷城咒》,故事的时代背景是鸦片战争年代,小说重构林则徐巡视澳门的歷史事件。作者创作的起源,是为了寻找“接待钦差大臣林则徐的葡方代表是谁”的答案,于是他依靠歷史资料构筑出基本的史实,且于歷史情境中虚构了迷离的故事:一场生死与共的爱情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最终都逃不掉似无还有的宿命,尤其身为中葡混血儿的女主与传统华人祖母间近乎相爱相杀的复杂情感。不同人物的情愫、各异的人生磨炼都引发读者去想象19世纪的澳门人世间。2024年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邀约作者将故事扩充为长篇小说的容量,并出版了《迷城之咒》。
李懿是澳门年轻一代小说家。2023年远景出版社出版其短篇小说集《扁平人》。她虽是“90後”作家,却文笔成熟,对人生、对世界的观察独特且犀利。她在第十三届澳门中篇小说比赛获首奖的小说《上升的岛屿》,2024年由澳门基金会出版。这是我读李懿的小说中最有生活气息的一部作品。故事里那对夫妻,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文员,随着他们出场的,是反叛的女儿、懦弱的老师、被害女子及她的妹妹、为生活所逼的“二奶”,每个人都有各自难以言语或不能言说的故事。这样一群鲜活的人,拨开这座城市迷幻的烟雾,让我们看到城市深处的真相。
不同年代的文学、同世代不同的创作走向,各有千秋,都是跟随时代的步伐摸索向前。作为读者,我们永远期待各领风骚的精彩作品。
本文原刊于2024年12月第51期《书都 - 走读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