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有两个重要的华文文学社团:「澳门笔会」和「五月诗社」,均源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因着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的带动,以及大陆作家以破茧之势进行个性化创作的影响下,澳门的作家和诗人集体意识到自己也要迈开新的步伐,为澳门文学寻得一席之地。

说到澳门文学的起步,绕不开以下的重要事项和活动。一、着名散文家秦牧多次赴澳进行文化交流,对正在酝酿发展的澳门文学起了催化剂作用,1983年促使澳门日报于半个月内开设纯文学版《镜海》,凝聚文学生力军。二、1984年澳门日报藉举办「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展」的机会,举行「港澳作家座谈会」,对于建立澳门文学形象达成共识。三、1986年由澳门东亚大学(澳门大学前身)中文学会发起、与澳门日报合办「澳门文学座谈会」,就澳门文学的歷史资料、散文、小说、新诗、戏剧创作等方方面面展开四日的探讨。

期间,广东省连续四年举办的粤港澳作家联谊会活动,进一步增加三地作家的往来。1987年,经过七年时间的酝酿,团结澳门作家的组织──「澳门笔会」终于诞生。该会旨在凝聚写作人的力量,交流创作、共探文学之路,加强与其他地区文学组织之间的联繫。早期的会员约有五、六十名。1989年开始出版文学刊物《澳门笔汇》,以徵集本土写作人的作品为主,亦接受各地华文作家的投稿,至今,《笔汇》仍是澳门唯一定期出版的文学杂志。

澳门「五月诗社」则于 1989年成立,由热衷现代诗写作的诗人组成,成员三十多名。诗社积极推动澳门现代诗的发展,与内地诗人进行定期的交流活动;出版同人刊物《澳门现代诗刊》,九十年代大量出版澳门诗人的诗集,分《五月诗丛》及《五月文丛》两类,是当时出版物最多的文学团体。诗社亦多次举办诗歌研讨会,尤以1994年的「粤澳新诗研讨会」甚具影响。可以说,五月诗社的十年,是澳门现代诗创作最丰盛的时期,于大中华地区备受瞩目,老中青三代都有不少代表性诗人;遗憾的是,随着主要创会人之一、着名诗人陶里于2000年移居加拿大後,无人担起诗社的会务,五月诗社名存实亡。

在三十五年的歷程中,澳门笔会由始至终以全力推动本地文学的发展为己任,一直在摸索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向,努力做的事情大体可以归纳为:一是凝聚作家,激发创作热情;二是培育作家,提升创作水平;三是搭建平台,寻找机会,让澳门作家能走得更远,澳门文学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1993年,澳门笔会与澳门基金会合办「澳门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届,共设小説、散文、新诗、戏剧四个组别。从2015年的第十二届开始,面向中国大陆增设「公开组」赛事(仅设散文及短篇小说两类),为此改成三年举办一届,并将「本地组」赛事统合在散文、新诗、戏剧、短篇小説及中篇小説五个组别。至今已举办至第十四届,跨越三十个年头。无疑,澳门文学奖已经成为最吸引本土写作人的文学竞赛活动,而不少年轻作者也在一届又一届的比赛中提升创作技巧,取得佳绩,得到文学界的认可,成长为一个作家。

廿一世纪初,因着赌权开放,澳门经济腾飞,社会文化生态处于剧变之中,适逢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影视文化可趁势而起。澳门笔会抓住这个时机,为作家再搭建一个将文字与影视结合的平台,2008年开始,与澳门基金会、澳门日报出版社合办「澳门中篇小说徵稿」活动,三年一届。一来可有限度解决中长篇小说作品无发表空间的问题;二来可发掘成熟的文学作品,为本土的影视製作提供有素质的文学文本。

近十年,澳门笔会与时俱进地举办多场跨媒介创作活动,让文学的魅力展现在不同的视觉艺术上,将作家的诗文透过摄影、书法、绘画等艺术方式展示出来。并且拍摄了四部短片,将优秀小说作品拍摄成爱情电影短片,其中一部更是以沙画艺术手法来演绎故事情节;两部「澳门文学地图」,则是通过几位知名青年诗人诗作将澳门老街区、景点串连成一个个小故事。

为了纪录澳门文学成长的歷程,2022年开始拍摄「澳门作家纪录片系列」,计划每年拍摄一集,每集九十分钟,由老中青三代澳门作家讲述他们的创作与人生故事。这样,十年後至少为三十位作家留下珍贵的影像纪录。

澳门笔会作为一个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文学团体,能发展成具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学社团,这是早期前辈作家们的强势推动、以及後辈作家的团结和努力取得的成绩。

坦白说,澳门笔会的创立是生逢其时,而且带有先天的优势:创会会长和创会副会长分别是澳门日报社长李成俊和总编辑李鹏翥,一落腳就佔有舆论阵地和发表作品的园地。早期,文学社团没有政府的资助,笔会与其他文化团体的交流酬酢,多为报社支持。创会的「二李」先生,坚持文学社团要守住文化的尊严和风骨,拒绝社会名流商贾担任笔会荣誉会长或顾问之职,因此,至今不曾聘请笔会以外的人士担任虚衔。该会目前已有四代会员,因吸纳会员的条件,必须是热爱文学、参与文学写作,故人数只发展到一百一十人左右。

然而,三十五年时光匆匆过,「二李」已逝,社会文化生态也在骤变中,几乎一个人就是一个自媒体,网络世界广阔无限,只要能创作出好作品,不愁发表空间和触手可及的前景,无需文学社团搭建平台,自己就能走得很远。何况,目下最新鲜刺激的,是ChatGPT的威胁。那么,民间组织的文学社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毕竟,现今作家关注的,是创作自由及作品权益的保障。

再说,每届政府对待文化事业各有倾向,时而抛橄榄枝花束时而又晚娘面孔,笔会推动会务也得见缝插针。作为一个非牟利民间组织,澳门笔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已经完成歷史使命,需要转变角色了?

本文刊于《文讯》杂志第451期,2023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