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纪念李鹏翥文学奖",自二○一七年举办以来,迄今已届五载。随着参与者的努力,影响慢慢扩大,社会关注度也渐趋提升。有赞有弹,都是对澳门文学的关心和爱护。赞弹之间,有一些涉及这个奖项的设立是否具有必要性,作为举办单位澳门笔会的一个负责人,我觉得该当就此作出回应,以申悃诚。

或问:为什麽要设立"纪念李鹏翥文学奖"?

——老实说,这也是五年来一直萦繫于我们心头的问题。二○一四年十月三十日,李鹏翥先生溘然辞世,我们都很悲痛,需要寻找一种方式寄託哀思。"纪念李鹏翥文学奖"的设置,当然包含着浓重的"怀念"的情结和意味,但在举办的过程中,实践经验帮我们釐清了这个"奖"的概念,让我们认识到设"奖"不是为纪念而纪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纪念、学习李鹏翥先生,实现精神层面、意识层面的引导和提升,其核心乃在澳门文学的总体发展定位和人文需求的作用,使澳门写作人切实体会到自身修养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动文学进一步走向社会,走向人心,发挥其"文以化人"的作用。

或问:不是已经有"澳门文学奖"了吗?澳门这样小的地方,有必要设立第二个文学奖项吗?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说说"纪念李鹏翥文学奖"的特点,因为不同的特点或特色,往往是不同事物存在的前提。较诸"澳奖","李奖"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小、体量小,它只选拔当届前一年发表在《澳门日报》文学副刊和澳门笔会刊物《澳门笔汇》上的作品参评,不像"澳奖"鼓励尚未发表的新作,其徵集範围已由澳门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成为一桩影响广泛的盛事。然而"小"有小的好处,更集中,更实际,也更接地气。"镜海"版、"小说"版、《澳门笔汇》这些"李奖"聚焦的对象,正是李鹏翥先生生前长期垦殖、耕耘的文苑艺圃,如今已成为"澳门文学形象"初步成形的重要标志,是不少澳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奖"把李鹏翥等老一辈作家在人文精神制高点上的开拓和坚守,与年轻一代写作人的努力和追求连接起来,形成一种不懈的持续发展的文学态势。仅此而言,"李奖"的意义和作用已是显而易见了。

或问:一般而言,奖项以个人名义命名,当事人应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可否就此作些介绍?

——"代表性"这个提法很到位。其实"李奖"的命名中,"李鹏翥"不只是一个人,他还代表着梁披云、李成俊、陶里等一大批文坛俊傑,他们都是澳门现代文学的拓荒者、奠基者、建设者和领军人物。"李鹏翥"的名字,呈现的是由其鲜明个性所体现的老一代文学人共同的、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创造,及其时时散发着饱含正能量的人文光彩。关于奖项命名代表性的追问和思考,让"李奖"有了一种"本我"意识,希望由此实现澳门文学"自我"的需求,进而达到"超我"的目标。由此看来,参与"李奖"还是一个认识澳门现代文学发展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发现澳门文学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内涵,并在精神积淀的基础上,激发写作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或问:"纪念李鹏翥文学奖"的活动经费如何解决?

——在这裡,我们满怀感纫地向大家报告:"李奖"举办的全部经费,皆由本澳知名人士何荣祥先生及李卢嘉莹女士捐赠。从捐赠人的慷慨义举,我们确乎看到了一种信任,一种要求,一种延续和光大李鹏翥等老一辈文学精神和使命的期待。它让我们相信,在物慾喧嚣、意义贬值、情感充斥"闪性"的当下,澳门文学葆有的那份回归家园的宁静和诗性空灵,还是有人认同、关切和支持的。这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助我们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将其昇华为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关注。

澳门日报 | 镜海 | 李观鼎 | 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