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家小說專輯」集結九位澳門作家小說作品,從不同的題材和視角刻畫澳門歷史、風物和人的情感。李烈聲〈爛鬼樓〉塑造「盜亦有道」的樊基,歷經三十年,終不忘將唐寅真迹送還祖國。龔剛〈怪癖〉推演傑生屢次自殺未遂,遊蕩人世間,由親身體驗死亡來獲取生存的意義。鄧曉炯〈夜更王伯〉裡的王伯以「窺視」他人填充夜晚無盡的孤獨和寂寞。初歌今〈瀕死之音〉基於因果關係設計人物,「瀕死」皆有因。古冰〈星光下的披頭士〉以一隻鞋盒並置兩個世界,由此感知的幸福與痛苦都是內心世界的轉化。林格〈窩〉形容孩子如同「一隻餓壞的雛燕」,名利的疊加無法給予孩子一個「窩」的簡單溫暖。紫寧〈失蹤〉裡的欣欣不斷將母愛移情於他人的孩子,源於從失子之痛中無法自拔。安好〈冬梅〉講述了酒樓女侍應生遭遇短暫情感慰藉,可即將到來的澳門「寒潮」迅速將其裹挾,命運製造挫敗感和失落感即刻瀰漫。李懿〈神女〉中的「我」本質是一顆任人擺佈的「棋子」,必須不停地走,藉以逃離「棋局」。

由澳門筆會主辦的第三屆「紀念李鵬翥文學獎」旨在鼓勵澳門本地文學創作,本刊特闢特輯,刊發其短篇小說、散文、詩歌三個組別的首獎作品。

詩歌欄目刊發三組澳門詩人的詩歌作品。姚風的詩歌平實敘述中見功力,於中西文化視野中來回,打開了虛實交融的境界。黃文輝的詩歌語言簡潔有力,光芒驟現。馮傾城的詩歌柔美、雋永,極為別致。

本期評論欄目亦以澳門文學研究為主題,朱壽桐教授從澳門文學評論家郭濟修的文化漫步談起,分析「中葡交匯、華洋雜處、東西相遇、南北匯合」的澳門文化生態,提出「中華傳統文化主導,澳門化的葡萄牙文化及土生文化相容並存發展的區域文化」的澳門文學研究視角。宋永琴和張林從作家論角度,細讀盧傑樺詩歌和袁紹珊詩文。〈逆風而行〉解析盧傑樺作品裡的歷史、記憶、生命、小城,特別闡釋「水」「火」意象和戰爭反思;〈明亮的白光〉着重闡發袁紹珊的文化觀,論述她如何以特殊意象表現故土和女性。

2020年1月10日

文章來源

《香港文學》2020年2月號總第422期

↗點擊可閱讀該期刊登的澳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