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五楼报告厅带来“拨开云雾看澳门文学”主题讲座。她回溯了澳门文学的发展歷程,解码其多元文化基因与创作特色,还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澳门文学的发展新机。线上约30万人次通过深圳图书馆视频号、读特APP同步观看直播。
分享伊始,廖子馨以自身经歷切入,讲述了1984年首次到访深圳时的印象与如今的城市钜变,以及澳门从渔村到现代都市的漫长蜕变,她感慨两座城市“由小到大”的发展共性。她认爲,澳门近五百年前就经歷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这座城市承载着教堂与寺庙共生、革命记忆与侨乡情怀交织的丰富歷史,却因种种原因被贴上“文化沙漠”的标籤,澳门文学的价值也长期被遮蔽,而澳门作家低调内敛的创作态度也使得澳门文学鲜爲外界所知。
廖子馨还介绍了文学组织“澳门笔会”的发展歷程。自1987年成立以来,该团体以严苛的入会标準凝聚真爱文学、持续创作的写作者,多位作家及团体荣获澳门特区政府“大莲花荣誉勋章”“文化功绩勋章”等殊荣。笔会创办的文学杂志《澳门笔汇》长期出版,每两年一届的“澳门文学奖”以及三年一届的“澳门中篇小说徵稿”等活动爲本土作家搭建了创作平臺,也发掘出诸多适合影视改编的优质文本。2024年成立的澳门笔会青年协会,则体现了澳门文学在青年人才培养上的长远佈局。

谈及澳门文学的创作特点,廖子馨总结出三大态势:鲜明的区域特色、纵深的歷史挖掘与丰富的魔幻科幻想象。她以作家李尔的《迷城咒》《迷魂》爲例,阐释了澳门作家如何以虚实交织的笔法重构16世纪至19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澳门歷史。而年轻作家李懿的作品《上升的岛屿》则展现了当代澳门作家对城市光鲜背後人性困境的深刻洞察。廖子馨强调,澳门文学兼具独特性与共通性,既紮根于岭南文化与葡国文化交融的独特土壤,其创作主题与技巧又与全球华文文学一脉相承。
廖子馨期待澳门文学能以自身的歷史厚度与多元视角爲大湾区文学添彩,同时借助大湾区的平臺资源让更多优秀的澳门作家与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臺。
据悉,本次讲座是深圳图书馆在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期间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爲深圳与澳门两地的文学交流搭建桥梁。



2025.11.16 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