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基金会及文化局联合出版的《2019─2020年度澳门文学作品选》已于本年十一月举行新书发行仪式,该书收录本澳近两年的优秀佳作,全书分小说、散文、新诗、诗词四部分,比起以往每年一选,今次改为两年一选,对作品的要求,显然更是精挑细选了。今年,笔者首次报名参加澳门文学作品选,幸运地有一篇作品入选,除了要感谢编者对作品的肯定及支持外,另一个要答谢的对象是一直为文学创作者提供发表园地的报刊杂志。
回想人生的第一次投稿,可追溯至小学六年级,当时我在濠江小学读书,从五年级起,学校会免费向学生派发由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报发行的《作文报》,每期刊登全国中、小学生所写的优秀文章,打从那时起,我就期盼有一天,自己写的文章也能够在《作文报》上发表,让全国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来自澳门学生的作品。不过,那时候的我,不但读书不在行,成绩吊车尾,而且语文也不是特别好,但就是凭着一股不怕死的精神,写了一篇《我尊敬的何老师》,记述小学生涯中最後一位班主任。
二零零零年,家裏还没有电脑,投稿都以邮寄为主。我在原稿纸上写满歪歪斜斜的字,写得不满意时,就撕掉再写,足足耗盡一疊原稿纸,才写出两张满意的作品。当时,在筷子基巴士站旁有一部红色的自助邮票售卖机,我站在旁边,研究了好一会儿,才成功买到一张邮票,但也不知道这张邮票是否足够付把信寄到北京的邮资。回家後,我将手稿放入白色信封,小心翼翼地在信封面写下《作文报》的地址,信封也浪费了好几个,然後才把装载我满腔期待的信投入红色邮筒。
投稿,就像是一场美丽的冒险,虽然结果单纯得只有两个,但等待的过程,往往让人特别煎熬,尤其对于写作新鲜人来说,久久未有收到编辑的回覆,内心的热情就像是被浇了一盘又一盘的冷水。
之後,每日放学回家,我都会向大堂裏的信箱看上一眼,只要看见箱裏有信,心脏就会怦怦而跳,然後用颤抖着的手拿起那些信,看到的都是澳电、自来水,又或是澳门电讯的标志,端的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又过了一阵子,我不禁猜想会不会是邮差将回函放错信箱了,便偷偷地去看别人家的信箱,但也未有发现疑似是《作文报》寄来的回信。慢慢,我觉得自己是无望了,默默地伤心了一段时间後,就也不了了之。
一晃眼,我从小学毕业,升读初一。八个月後,家人接到小学老师的来电,着我放学後,回小学一趟。我听到时,犹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虽然不知道是甚么事情,但也是欢喜的,因为可以回去探望何老师。直到回校後,我才从老师口中得悉原委,原来学校收到由北京《作文报》寄来的证书,那是一本红色的作品发表证,它只有手掌大小,像极了内地的结婚证,裏面写着我的姓名、学校单位、标题等资料,而《我尊敬的何老师》原来已经在二零零一年第八期的《作文报》上发表。
身为作者,我们希望自己的每一篇作品都能获编辑採用,稿件寄出後,便日復日、月復月地等待结果,每一期刊物出版,都会急不及待地买来查阅,又或在凌晨时分,点进报社的网址,看看自己的名字会否出现在新一期的副刊中,那种心情先是紧张,再来是失落,相信这是不少投稿者的心路歷程。而我在小学时代的第一次投稿,幸运地以一个美好的结果画上完美句号,这亦让我彻底爱上写作。
之後,我一有时间就写,写完就投去《华侨报》的华青副刊,承蒙当时的编辑给予机会,我偶尔会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副刊上。对于我来说,投稿这件事,在我的学生时代中,是一个极为美好的回忆。随後,我进入青春期,与小伙伴们终日在街头鬼混,变得书不读了、小说不看了、写作也放弃了,叛逆与坏学生成为我的唯一标籤,结果我在高一辍学,成为失学青年。
尽管最後花了几年时间,才兜兜转转又回到校园,但写作彷彿已离我很远,虽然自己也尝试过几次,却再无当初执笔时的热情,唯一还保留下来的,就是喜欢阅读的习惯。转眼间,十多年过去,直至三年前,我因为生病走了一趟鬼门关,病重的时候,我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太太和还未长大的子女说,但深怕自己再无这个机会,便拿起笔写下一篇篇《给孩子的信》。就在这不知不觉间,我又开始写作,大病痊癒後,只要有想分享、想倾诉的念头,我都会写下来,像养育孩子所遇到的问题、对社会及公共政策的个人看法、抒发情怀的随笔散文,以及实现小时候希望写小说的梦想。
与年少时一样,华座版是我在重新写作後,给我支持和鼓励的其中一个发表园地,尽管有些文章不获编辑採用,但在最近两年,我在这个园地默默耕耘,陆续发表近五十篇文章,而其中一篇《和乐大马路281号》获选入《2019─2020年度澳门文学作品选》。
除了要对《华侨报》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外,我还庆幸在只有六、七十万人的小城裏,有很多文学界的前辈、报社和社团一直在为澳门文学的发展而努力,像是《澳门日报》,它的副刊涵盖不同範畴,像教思、镜海、小说、莲花广场、旅游嘆世界等等,又如传统文学社团澳门笔会,持续出版《澳门笔汇》,为作者们提供发表园地,着重培养本澳文坛新秀,举办不同的活动,协助澳门文学走出澳门,还有像《故事》这种新创刊物,由一群爱好文学的青年主办,他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坚持不懈,为了心中的文学梦,致力翻开澳门文学的新一页等等。看着众多前辈和同道中人在澳门文学方面所付出的心血,我除对澳门文学的未来感到振奋之外,还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怠惰,要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写下的一字一句,不敢辜负一直坚持为澳门文学创作者提供发表园地的报刊杂志。
华侨报|华座|生活留言|李澄|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