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创新 非常之作

——《小城大梦——写给孩子的澳门故事》出版记

水月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漫画家,常常拿起母亲的"生财工具"当画笔,虽然它只是一枝毫不起眼的粉笔。母亲每天都会用粉笔在纸箱写上各种"名号",早上舖子裡满是纸箱,差不多被人拉走後,晚上便空出一块地。我在光滑黑亮的四方形砖砌地板上盡情创作,母亲从没阻拦过我胡乱塗鸦,也许她认为我的"大作"还挺不错,也许因为用的是粉笔,哪怕我把一大块地板塗成白色,用清水拖一拖便了无痕迹。

不瞒你说,纸箱不是用来卖的,能赚钱养家的是纸箱裡的蛋。鸡蛋、鸭蛋、皮蛋、咸蛋……填满我从童年到青少年成长生活的一大片回忆。每个人记忆中的童年或者相似或者不,然而不可能没有故事相伴。即便从前,在相对贫乏的生活水平下,没有机会读到童书的人,也会从长辈口中听过一些中国民间故事。我们对故事的求知慾与好奇心,使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都廿一世纪了 你还说嫦娥吗?

澳门回归祖国将满廿一年,国家太空探测器"嫦娥五号"已着陆月球,我们还要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当然了!故事,特别是给孩子所讲的故事,若能兼具文化传承作用,而又趣味十足,便可以是代代相传的好故事。那么位处珠江口,有近五百年发展史,如今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的澳门,除了传承中华文化,将经典故事讲下去,还有能够推广给孩子们的澳门故事吗?有!我们有《小城大梦——写给孩子的澳门故事》。

截至今年六月,收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项目有七十项,其中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粤剧、凉茶配製、鱼行醉龙节等十五项。诚如澳门文化局局长、本书主编穆欣欣所说:"我国是全球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其中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项目也种类繁多,而澳门作为拥有较完整的中西文化交流歷史的城市,多元文化特色独树一帜。然而,较之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非遗项目虽然丰富,却不为人们熟悉,稍微教人感到惋惜。"因此,如何利用文学为艺术载体,使这些文化珍宝广为人知,在穆欣欣心中逐渐酝酿,恰巧天津的新蕾出版社向文化局提出,想要出版澳门少年儿童故事的合作建议。这就是《小城大梦》出版的缘起。

我有故事 你有酒吗?

尽管我常常做大梦,但做梦也想不到,我竟然幸运地成为《小城大梦》八位作者之一,成就了我在写作路上的一个零的突破。全书八个故事,其中七个是澳门作家的创作,而他们多半和我一样,都是首次给孩子写故事。为了满足好奇心,也想深入了解本书创作者的心声,我採访了促成此书合作出版,并承担主编重任的穆欣欣、作者梁淑淇和太皮。与其说是採访,倒不如说是藉机与朋友相聚,顺便挖挖他们的"心事"作写作本文的材料。

这次出版的合作方式,也是一次突破性考验。文化局没有资助内地的出版费用,完全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合作。穆欣欣表示这是一次"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的合作模式,"而这裡的酒,就是专业出版社进入市场的营销体系。所以文化局只负责策划和组织合适的澳门作者,并在澳门出版繁体版四百册。内地出版五千册简体版和行销的所有资金,包括作者稿酬都由新蕾出版社支付。"

不是黄婆卖瓜,虽然《小城大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和青少年,但我这个成年人读着读着,也跟故事中的孩子一起感受到澳门社会的温情脉脉、大冒险的刺激、助人的快乐、亲情的动人,甚至几度读到眼眶湿了。你也许觉得是我容易动容,但我相信喜欢阅读的你,亲身体验之後,都会认同我的感受。写给孩子的澳门故事应该如何写、如何演绎,作者们除了知道要以"非遗"作主题元素,心中都不太有把握。

你有怪梦他有地图 父女情"徐徐"道来

说到主题选择,〈怪梦回收箱〉的作者梁淑淇竟先我一步"抢走"我最感兴趣的凉茶为主题,并一早储藏了写作材料。故事裡千奇百怪的梦,都是她储存在一个同名部落格的珍藏。她每天走过凉茶舖,在"怪梦回收箱"裡掏一掏,就写成了一个小女孩探寻凉茶舖神秘阁楼秘密的温情故事。梁淑淇表示,给孩子阅读的故事,毋须迴避生老病死,因为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我们也不要太低估儿童的理解能力。

我读完怪梦,便迷失在太皮〈寻找独角兽〉的地图中。女孩多多拿了外婆的地图,与好友踏遍澳门半岛、氹仔、路环的着名歷史建筑,还经歷了因潮涨几乎没入水中的意外。能否找到传说中的独角兽?你不妨也去冒险一试。太皮笑说自己是个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独自走遍澳门各个地方,也遇过一些有惊无险的意外,但他认为,探索精神对于成长有所裨益,所以他写的故事也以探索和冒险为主调。

穆欣欣表示,"作为小试水温的《小城大梦》,应当聚焦中华文化的传承,深入浅出、平实地写好澳门故事"。如郭妙瑜的〈徐徐〉,故事节奏不徐不疾,从容自然地展现主人翁的生活细节,从两代人的经歷和心境,体现出柔和温暖的澳门。"读来感觉到作者安静的写作状态,没有刻意标榜澳门,故事讲述的时光兼有普遍性,是一个放到任何城市都合适的故事,因而可读性没有地域局限。"是啊,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勾起了我很多童年回忆,相信在同一天空下生活的孩子,读到这个故事也会产生共鸣。

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认真给孩子写故事

给孩子创作澳门故事,我一开始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毕竟平日写作的方向都是面对成年人,要转换语境和习惯实在不易。首先,我将故事定位在写给初小学生阅读的範围,然後思量小学生喜欢怎样的故事,我要带给他们甚么启发。再让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度,看所要写的材料。孰料在创作期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好像有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托着腮凝神等待我来说〈怪人〉。他们热切期待的童稚目光,似在告诉我:"快说快说,怪人怎样了?啊,浩浩跌倒了!然後呢……"

精彩的澳门故事还有李宇樑的〈大戏查笃撑〉、吕志鹏的〈传承〉、谭健锹的〈端午的蜡笔画〉、慈琪的〈抢外婆〉,统统从这个小城出发,给你带来小说创作的奇思妙想、曼妙而美好的阅读体验。

《小城大梦》简体版获评为二○二○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天津市重点出版扶持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出版澳门题材的重视。作者与编辑的互动,是完善这本故事集的诚意所在。为了使各个故事更精彩地呈现中华文化在澳门的承传,新蕾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与本书编辑,共同针对各篇作品提出修订建议,最终与澳门作家达成共识,使这本短篇故事集在进入内地市场时更具吸引力。这么专业、积极的出版态度,值得点赞!


访新蕾出版社社长马玉秀

对新蕾出版社来说,如此精心策划的这本短篇故事集《小城大梦》,算不算是一个"冒险的投资"?

可以这么说。当然这个"冒险"主要是在立项阶段,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没有和澳门作家合作过,而澳门作家专门写给孩子的作品在内地基本是没有的,所以对作品品质会有所担心。新蕾社已经有四十年歷史,作为一家以文学见长的出版社,我们对每部作品的要求都是精益求精。之所以在出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坚持要去冒这个"险",是源于两方面,一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澳门,这座在中西文化几百年的交流中孕育的城市,却内含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强烈的国家感情以及努力推动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而这却常常因一句"博彩之城"被人们所忽略,我深感,把真正的澳门故事讲给孩子们,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一种歷史使命!
另外一个让我们坚定的力量,就是结识到和我们一样对出版抱有虔诚之心的合作方——澳门文化局,以及许许多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澳门作家朋友。主编穆欣欣与执行主编的精心组织,让作家团队和作品风格既丰富又各具特色,每位作家都为我们呈现了澳门生活中绚烂一角,在此期间,编辑和作家反覆打磨,充分展现了对作品负责的态度。实际上,最终的出版成果也是超出预期的,作品的呈现独具特色,还入选了国家出版基金、天津市重点扶持项目以及许多行业内报刊的推荐。

经过这次合作,可否请你提供一些澳门儿童文学在内地出版的建议?

其实这本书的策划从二○一七年就开始了,但真正立项要到二○一八年。多年的出版经验告诉我,为一个好的选题找到合适的作家是成功的关键。在此期间,我们多次修改策划方案,直到与穆欣欣取得联繫,才确定每位作家作品的创作方向,此後又经过大纲和文稿的多次修订,才呈现出当前的图书形态。作为中国文学母体主幹的一个分支,澳门儿童文学在内地出版无论是对于整个华语原创儿童文学的完整构建,还是对于澳门文化的立体化展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我认为无论是澳门文学还是其他地区的文学,想要获得认可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澳门具有丰沛的歷史资源和文化环境,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优势是很明显的。童书的目标读者是孩子,孩子们对世界都是充满好奇的,他们的喜好往往是一致的,因此好的作品没有地域的分别,只要作品能够得到澳门孩子的喜欢,相信内地的孩子也会喜欢的。

儿童文学作家应具备甚么特质?一本童书成功的关键是甚么?

想让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孩子欢迎,最重要的就是创作应立足儿童本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 "的,既能让孩子感觉快乐,又能让他们从中有所收穫,能够由此找到一扇通往更广阔天空的大门。就像这本书裡,主编在前言中提到的,"作家们通过故事的铺陈,把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成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一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但经过提炼和加工最终还应回到生活,让读者觉得可亲、可近,这就要求作品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现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和心理特徵。除此之外,作品能够延展出的深度和广度将是决定作品能否走得远的前提。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起点,童年的精神和文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诉诸儿童文学,在市场利润和社会公益面前,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是心繫孩子的,单纯从市场出发的作家一定是做不到的。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谈《小城大梦》

《小城大梦》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其价值当然在文学性上,八个作者写下的八个故事,各有生趣。但我认为这部书的最大价值还不仅在文学,而是文化的价值。十四五规划提出到二○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歷史高度,文化建设也被放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需要我们去认真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只有在传承中才可能得以发扬光大。而这部书中所讲述的孩子们对于自己民族文化中的珍爱和护佑之心,让人动容。无论是汤圆婆婆的汤圆,还是花婆婆的凉茶,抑或是舞醉龙、划龙舟、包粽子、学粤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一直伴随着一代代孩子们的成长,构成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与文化底色,从而使他们成长中的人生有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深切的认同感。

讲好文化故事,同时也是一代代作家的文化责任。我欣喜地看到澳门作家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们的叙述娓娓道来,将日常生活中的温润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温暖表现得贴切而温馨,让我们在阅读中领略到中华悠久的文化作为底蕴的汉语的独有魅力。这种与读者对话谈心式的讲故事的方式,和讲述中所透露出的温柔敦厚的韵味,也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最具体的传承。

澳门日报 | 镜海 |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