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鹏诗集《黑白之间》解读

岁月如流,日子总是无声无息地熘走。尽管如此,消失了岁月,却消失不了那些闪光的文字、闪亮的诗行。在夜深人静之际,几年前的记忆随风而至,不知不觉间,又从岁月的缝隙裡,看到书架上吕志鹏多年前送给我的那些存放已久的诗集,《黑白之间》、与卢傑桦合着的《诗人笔记》等,其中还有小说集和论文集。当我再次捧读志鹏诗集中那种唱出来的时代强音,似乎还留有岁月的微温。志鹏不但是位学者,而且是位出色的诗人,写诗独具一格,在澳门青年诗人中,他的诗富有实验性的创作,无论是诗意深化还是形式上的创新,都可以看到志鹏是沿着自己的创作方向不断探索。

一、表达出一种感性而真实的城市生活

一个优秀的诗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特色首先是来自于自身对诗歌艺术的不断追求。志鹏在他的诗歌文本裡,能自觉地建立起自己的语言和形式系统,从而表达出一种感性而真实的城市生活厚重感,来展示自己真切动人的生命期待。可以这样说,志鹏的诗是自己情感与澳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所以他的诗往往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及澳门本土的人生百态和滋养自己这块土地联繫在一起。正如李观鼎先生在《黑白之间》的序中所说的:“诗人的担持不仅在诗内,更在诗外。举凡时代变迁、人性异化、心灵荒芜、道德贬值等等,盡在其视界笼括之中。”因而从其诗作裡,我们不难品味到一种时代的气味,但这种气味并不是怀旧,也非田园牧歌式的吟唱,而是一种对当代生活理性的反思。〈平淡〉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真切的感受、凝聚着都市人深沉的生活画面。诗作开篇冷眼旁观的直面我们城市生活的场景:“空气正患肥沃的肺积尘/马路在路边打结令所有的寻路人伤痕纍纍/班尼路继续打狠折/世界依旧一片谩骂和摧毁/撞个老朋/照例要找些无聊话题来证明俩人认识的存在符合某一程度的合理性”。这难道不是我们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吕志鹏的诗对现代都市生活有着很强的穿透力。在〈致已逝的某某某某〉中给我们感受到一幅杂乱无序的生活图像:“没有人再为你/即使连坐在窗边唿吸着夜色的我也没有为你点灯寻找/一剂能令快乐好起来的草药/‘捣蛋鬼、捣蛋鬼’他和她,他们和她们,我以及我们都在说/你应该是个被生活规範放逐了的小鬼/加上又不是甚么珍稀,所以并没有所谓的保护原则/撞昏头的你仍然不知道方向,仿似鲸鱼或海豚之类是说社会还是自己?/是说自己还是社会?”诗人的指向是都市人的孤独和无奈,也是诗人灵魂裡最真实的回声。诗人坐在窗边自言自语,说着“可为你悲哀啊”的无奈!诗人看到“长长的河啊!/高高的山啊!/酸熘熘的你啊”的城市人,彷彿有着百年的悲哀和孤独,这些既忧思又哀伤,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不仅有对着这块土地的沉思,其中却瀰漫着一股悲悯情怀。有点像诗人艾青所说的:“为甚么我的眼裡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既然选中了背向逆流 拼力游动之後是雨是苍白或其他都不太重要了 就专心在荒凉的现代中做隻最黑的乌鸦来让黑去认同吧 你亦应该好好地去细味被子宫以及所有遗弃的激动 毕竟这也是永恆的感觉啊! 虽然没有等待就不会有象形的疼痛,可惜你总是要等待果陀的结果 走到盡头的人还是应该放开一点好 即使身首异处亦不要让所谓半真不真的真理模煳在露了底的视网膜之上 噢,算了吧,唠叨的话已令舌头打结再打结并乘N次方 就被视作首有点玄的浪漫悼诗 再见了

——〈致已逝的某某某某〉

这是诗人对自身生活在这座熟悉城市的感知,所以当他坐在自己情感世界的荒凉中,深深地体认到“做隻最黑的乌鸦来让黑去认同吧”,认同甚么呢?诗人没有交代,只说“半真不真的真理模煳在露了底的视网膜之上”。无论是在“等待果陀的结果”还是“作首有点玄的浪漫悼诗”,抑或在“被子宫以及所有遗弃的激动”,诗人都没有大面积的抒情,只对异化了的城市冷嘲热讽,用冷峻的眼光剖析我们生活的城市和城市人的生存方式。这使我联想到艾略特的〈荒原〉诗中所说的“四月是最残忍季节”。志鹏的诗鲜活而忧郁,浓烈而冷静,从他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城市诗人”释放出来的精神景象。

二、以凝练的笔墨来注视都市人的生活境遇

诗歌的审美魅力在于表现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黑白之间》大部分的诗运用陌生化的语言来构筑城市意象,由于语言的变异,加上诗人情绪大幅度跳跃,诗中既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又有“我”与情景的不确定性,使诗有超越时空的陌生化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苦旅,有一种强烈的反讽语调,对被现实物役的城市人一种“无奈的反抗”。而且在诗集中,含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生命体验和思想蕴涵,既体现出对现代人生活的焦虑,又折射出对城市文化思考。如〈平淡〉这首诗:

无意抬头 尾随而至是秋的萧瑟 景象早已不被缪斯兜住而僵死于窗前 只有一阵惨白的阳光懒懒散散地闯入殿堂 但却在我肤浅的视缐平面搁浅,所以无法说明天空到底有甚么不同 一屋书伴衬着一屋子的静 梦趁机伸出半截大腿 好像有很多事 好像又没有事可以做 平淡,就是这样的一个下午 靠在沙发上,眼惺忪地在四处浮游寻求一个可以拥抱的立足点 失望或许是一个可以令脑袋得到最温柔的死法 没有振奋、没有悲沉、没有可种下肉体的土壤 新奇早已被沙漠化遮盖 所以没有人再会知道沙漠怀孕生下沙子的秘密 日子并没甚么特色 今天依旧是昨天 昨天依旧是今天 在街道上 空气正患肥沃的肺积尘 马路在路边打结令所有的寻路人伤痕纍纍 班尼路继续打狠折 世界依旧一片谩骂和摧毁 撞个老朋 照例要找些无聊话题来证明俩人认识的存在符合某一程度的 合理性 哈!哈!哈! 痉挛的人际关系,实在再无暇理会 环境并没有甚么改变,包括海的颜色,以及其他,只是痛苦 有点成熟过了头 昨天的楼宇依旧是昨天的楼宇 今天的楼宇依旧是今天的楼宇 回到家裡 雨正拉着萧邦的名曲但回忆不起故乡 水中有月但不再是李白那个 关掉一个咫尺空间将家当变卖 思绪就是一条沉闷的河只能作直缐游渡 名篇也不过是一片发霉麵包在破烂旅行袋中等待填肚 倒卧床上 夜色已向我吻别,只留下一堆黑暗 流浪者可以趁机想起荒芜了的家园 而我却只能想起流浪者 昨天的房间依旧是今天的房间 今天的房间依旧是昨天的房间

这首诗用深沉的语言,敏锐地对城市风情和城市人精神的剖析,不但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呈现了现代人的生活观念。诗人的生命感知和语言的张力,使读者在时空的交错中,感受到叙事力度,并震撼人的心灵。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伴随着时代的腳步前行,不过,时代只是诗人创作的背景,并非是创作的主要因素。从这方面来看,志鹏所追求的是诗歌超越于现实层面的审美价值,即是一种生存意识的观照。如“今天依旧是昨天/昨天依旧是今天”、“昨天的楼宇依旧是昨天的楼宇/今天的楼宇依旧是今天的楼宇”、“昨天的房间依旧是今天的房间、今天的房间依旧是昨天的房间”。诗人用“今日”就是“ 昨日”,“ 昨日” 就是“今日”这种转换时空的叙述方式,来表达城市人的精神状态,进而表现出城市生活的苦涩和无奈。“景象早已不被缪斯兜住而僵死于窗前/只有一阵惨白的阳光懒懒散散地闯入殿堂”、“没有振奋、没有悲沉、没有可种下肉体的土壤/新奇早已被沙漠化遮盖”,诗中以凝练的笔墨来注视都市人的生活境遇。

吕志鹏置身于当代文化语境中,以自己的话语、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调的个人化写作,给读者感到现代文化的碎片化。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志鹏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冷静面对现实、思考现实,从而成为当代的“城市诗人”。

三、抽象诗创作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在《黑白之间》这部诗集中,抽象诗佔有相当的一部分,这可说是吕志鹏诗歌创作的一种尝试,一种实验。

《艺术百科》对抽象诗的定义是:非语法、非逻辑、非经验的抽象字组构成形式。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个层次:第一,非语法,诗中没有中国文字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不使用熟悉的词汇和片语。不涉及任何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超越现象和经验。第二,非理性、非逻辑、无主题。抽象诗不讲“道理”,没有主题也不传递理性的人文思想和哲理。只表现文字自身。有时,文字具有的逻辑惯性给人理性的想像,那是巧合,不是抽象诗的本意。第三,抽象字组,就是单个字非语法、非片语、非经验的自由而有意味的组合。由此可见,抽象诗 “反语法”的无序排列,使得每首诗看起来几乎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是因为没有了规範的语法、逻辑,没有了常用的片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了使用的习惯,字和字的排列是陌生的,甚至是“生拼硬凑”的,没有任何常规的理性能够理解的“意思”,如同“天书”。不过,这样使用也有自己独特的效果,能够产生比普通诗不一样的艺术境界,这就是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之所在。如诗集中的这首〈迷路的十字架〉。

抽象诗拓展了中国文字的使用功能,使得诗歌具有特殊的抽象审美意义。抽象诗的创作原则是打破控制文字的语法、片语规定和使用习惯,将陌生的、荒诞的、没有逻辑关系,也不属于同一语系的字组合在一起,让不同的字组产生新的字义张力,由此产生新的字义空间和美感。志鹏的抽象诗既有观念创新的诗歌,又有视觉审美形式如画的效果,只是这幅画的审美是通过“读诗”来完成的。中国人歷来有“诗画一家”之说。以往说的“诗画一家”只是一幅画上有题诗,诗画相得益彰。抽象诗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具有“诗画一家”特徵的艺术形式,让文字自身成为审美主体的元素,让诗歌真正做到诗就是画,画就是诗。

志鹏这首抽象诗表达了主观感情和理念,也有思考具体的人生问题,诗呈现字与字之间组合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暗含生活资讯,符合现代人渴望具有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表达方式。抽象诗的随机偶然、自由字组、无主题、无语法规则的“文字游戏”,可谓无技巧性的文字组合。然而,这种无技巧性的文字组合可以进入到抽象诗的创造和审美中去。抽象诗的写作也需要修炼,对文字的理解、对字组的敏感,对文字的筛选与提炼,都需要下工夫的。可以看出,抽象诗的创作观念和字组的构成,如同抽象画的图式一样,有时往往给读者有不适之感。因此,由于抽象诗无语法规则可言,让很多读者难以看懂,应不应该提倡,笔者认为见仁见智,不敢妄下结论。但就诗歌本身而言,是需要多元发展,不同形式应相互包容。

《黑白之间》所收录的诗形式多样,如“看图识义”系列,〈形形色色〉、〈要相信生活〉、〈格子舖〉等作品,虽然形式不同,但能开拓更大的诗意空间。由于诗人面对城市人复杂的生存处境,时而用简约的词语平淡地叙述,时而展开复杂而抽象的情感演绎,语言精练,没有琐碎繁复,大多诗句意趣横生,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017-05-10 | 澳门日报 | E04 | 镜海 | 我读澳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