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世界裡,你我他在扮演甚么角色?

自从微信朋友圈成了常用的社交平台,大家似乎无从遁形。扫一扫,你就有观摩他人生活的席位;发一发,你就能够把自己生活片段示众。人们时而是台上角色,时而是台下观众;各式表情符号强化其喜怒哀乐,务必让人家感同身受。综观歷史,没有哪个时代让人们之间可以如此「靠近」。

哲学家叔本华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我相信朋友圈中的朋友,内心是不那么平和,因为他们很难感受到孤独的。比如我,心情只会很浮躁,少有孤独感;当然,我也明瞭内心的浮躁,是来自朋友圈的喧哗。之前,我的手机坏了数天,朋友圈的世界依然喧嚣,而我的内心是压抑下的平静。回想以前没有手机微信的年代,「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如今有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一个人的狂欢与一群人的孤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然,这个太深奥,涉及到「本我、自我、超我」和「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存在孤独」的精神层面,只有心理学家才去研究。而普通人为了不孤单、为了合群,更为了不脱离社会,则是欣然投奔朋友圈。于是,朋友圈的一群人,从亲戚、朋友、同事、客户,到陌生人的加入,人数是有增无减;大家在这个「圈」裡喧嚷喧哗,与时俱进。

可以说,每一天的喧嚣,是从「刷」朋友圈开始的。且看看我的一天:

清晨,我从梦中醒来,伸手不是摸老婆,而是摸索手机;拿到手後,随即点开微信朋友圈,集中眼力浏览动态。

首条是A君发放一组在异国他乡的旅游照片:山水景、建筑物、特色美食,这些美照裡当然少不了他自己的身影,并有文字渲染:人在旅途,渐行渐远。

「矫情!」我哼笑。随手点个「赞」,顺便加句评论:「有钱有闲,难得!」

微信第二条是B姨发佈的「有儿子的请看」:一直以来我们只知道,女儿是小棉袄,刚刚才知道,儿子是护身符。今日是儿子节,有儿子的请转发,儿子会走运一辈子。不管灵不灵,到我这儿一定转。希望儿子健康一辈……

又是子虚乌有之节!之前C姑在朋友圈发放「旺母节」,我还认真地上网搜索,可「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没有旺母节条文,只看到几个「脸书」上转发的不变内容:今天是旺母节,不管妈妈在哪儿,都为她转一次,愿全天下的妈妈健康长寿,有妈的地方才最温暖。请转发出去……

自从有了手机微信,一时间冒出一些闻所未闻的节日:朋友节、友谊节、同事节、老闆节……说实在,撇开这些有的没的甚么节日,就是人们比较重视的母亲节、父亲节,许多为人子女的也只是在朋友圈裡歌颂母爱父爱,隔空抒情一番。由此还出现了「悲情」段子:「甚么地方的儿女最孝顺?朋友圈!」、「自古棒下出孝子,如今网上出孝子。」、「网上孝子一大堆,可惜你娘不上网。常回家看看!」

大家发放朋友圈宣扬爱妈爱爸,可惜你爸妈在家,不在朋友圈。更自欺欺人的是,许多人的朋友圈根本就屏蔽了父母,送祝福、晒孝顺,不过是在展示自我。

就如我一对读小学的子女,也在自己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我和孩子他妈都进不了他们的世界。可他们还能自我解嘲,「我们才不愿做朋友圈孝子呢!」

呵呵!我听了只能「呵呵」笑。

其实,「朋友圈孝子」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常听人们说,「背井离乡在外拼搏,常回家看看不现实。」甚至还有人说,「没心没肺才活不累。」、「如今这世道,每个人都不容易,谁为难谁呢!」

无疑,最不会为难的,就是父母。这一点,我那远在内陆的父母是「不为难」的表表者。他们担心几个子女「累」,又担忧子女「内疚」,于是很早就主动学会用手机打字发短信,之後又开通微信,与远在各方的子女们互动。他们还自夸「与时俱进,玩转微信」,今年的情人节他们也搞笑:老爸破天荒送了一朵花给老妈,老妈感动得即时拍照发送朋友圈;可第二天她发现这朵花不是买的,是老爸从自家花盆裡摘的,气得老妈从朋友圈删除图文,还说可惜了那十几个「赞」。

从子虚乌有的「儿子节」,思绪飘到老妈很可惜的几个「赞」,我不禁发笑,但笑得并不开怀。如果说,微信互动、朋友圈点赞,让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没那么「孤单」,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就真的可以放下心了吗?

我苦笑一下,逃避这个问题,滑动下一条微信。D君转文:震惊!美国科学院惊爆马云可能真是外星人!我疑惑地点开文章,正看得起劲,老婆却突然拍门:「快出来!佔着茅坑不拉屎!」

我不情愿地合上手机,离开马桶,把厕所让给老婆。可想起自己还没梳洗,其实是忘了梳洗,我从床上起身到进厕所,一直机不离手。

呵!手——机,真是名副其实!朋友——圈,圈住身心!

过了一会儿,我与老婆一起吃早餐,两人都是机不离手,埋头刷屏。我忽地心生悲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不言不语,各自看手机。

我抬起头,找话说,「美国科学家研究,马云有可能是外星人。」

老婆没有停止看手机,过了几分钟才问,「刚说甚么?」

「美国科学家研究,马云有可能是外星人。」

「长得像外星人,不等于就是外星人。」

「他们以往研究的案例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真实,他们对比马云与外星人的头部、骨骼,还从智慧方面……」

老婆没有在听,自顾看着手机,我也无趣地收嘴。难怪有人说:以前不离不弃的叫夫妻,现在不离不弃的是手机。一机在手,天长地久。

我无奈地耸耸肩,快速吃完,推开碗筷,拿上公文包,出门去公司上班。

在巴士站等车时,我很无聊地又打开手机看朋友圈:

E微商第N次刷屏吆喝产品: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总有一款是你想要的。

F保险经纪广告帖: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G叔的转帖:【不转不是中国人】不为别的,就只为我们中国人争气!

H伯的励志格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I 姨的心灵鸡汤:放弃了,就不该後悔;失去了,就不该回忆。

J辣妈育儿篇:养娃的路上,疑惑多多,每日教你新技能,快速成长为超妈。

K姑的养生篇:十种健康生活方式。一个111岁老人,教你活过100岁。

L婶的佛祖保佑篇:今天是地藏菩萨圣诞,度化众生,见闻瞻礼一念间……

M的运程指南:属牛、羊、狗的请注意,本月有血光之灾……

N股民论市篇:今日主力资金重仓三大概念股,散户要快马加鞭跟进。

O亲戚晒娃照:求帮忙投票「幼儿最美笑容比赛」,动动手指投一票啦!

P嫂秀恩爱:谢谢老公送的结婚週年礼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Q小姐自拍照:正脸、侧脸、仰望45度,开心、难过、沈思。

……

五花八门,喧嚷喧哗,互相点赞,逢场作戏。我撇着嘴,一目数行快速扫屏;忽而,看到R同事的发文:其实找房子就像找厕所。找到第一格,你嫌有屎;找到第二格,你又嫌没纸;再找到第三格是既有屎又没纸,等你要回头了,前面各间都有人了。

「噁心!」我藐嘴,感觉胃裡还没消化的早餐在翻磙。

这个R同事,在朋友圈发放楼市信息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看他之前发的一条:快过年了,再不买房,同学聚会你好意思去吗?那时初恋也在,暗恋也在,情敌说不定也在!最主要的是当年说你一辈子没出息的老师也在!海×居最新笋盘,九百万仅卖一天,手慢冇手快有。让初恋心碎,暗恋後悔,情敌自卑,老师羞愧。长脸热缐:668×××××。有钱可以任性,没钱可以按揭。

身为地产经纪的我,看了都觉得好笑。同事们在朋友圈发放房源信息,为了让人们记住,也不乏损人利己的。

看接下一条的S经纪手笔:周傑伦追过蔡依林,却娶了昆凌。李晨跟张馨予好过,却牵手範爷。王菲和李亚鹏结婚,却找回霆锋。旧爱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现在能解决你问题。或许你过去用过中原、美联、利嘉阁,那是因为你没遇见我——安居地产S君。电话638×××××。感谢惠存!真爱,经得起等待!

不得而知朋友圈的朋友有没有记住S经纪,抑或已屏蔽他,甚至早已把他拉入黑名单。但我知道不少朋友很讨厌地产经纪,不排除我自己也是被讨厌被屏蔽被拉黑的对象。这也难怪,地产经纪作为微信朋友圈裡最活跃的生物,发放房源信息总是不分昼夜的、渔翁撒网般、骚扰式、轰炸式地进行,特别像R君和S君这类的年轻经纪,微信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是拳打腳踢拓展客源的另一个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我也不让贤,频频出击。刚要发放地产信息,巴士来了!我暂时合上手机。

上了巴士,看到车上除了司机,乘客是一律低头看手机。当然呢,车窗外的景观是公交车、私家车、电单车、匆匆行人逼迫在一条马路上的惨不忍睹。车窗外的世界很无奈,手机内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低头族」的行列。

我打开手机,看了一会儿「今日头条」,就进入微信朋友圈这个战场,发放我今日第一条微信。致朋友客户:买房不要犹豫!前天700万你错过,昨天730万你嫌贵,今天770万你後悔,明天800万你买不起了。过去了的一日永远最便宜,这就是小城的楼价,认清现实吧!如果你还在犹豫,你这一年的钱又白赚了!

我正要写第二条微信,看到巴士塞在第五站,可距上班时间就剩五分钟了,赶紧按铃下车,过街穿巷走去公司。

到了地产公司,打开电脑浏览了一会儿,又拿起手机。做这个行业的,上班时间看手机没人说你的不是,每个同事不是对着电脑就是对着手机,没有客户进门,还能做甚么?当然是进微信朋友圈这个网络战场搏鬥。于是,朋友圈裡充斥着大家发放的相同信息:

本週靓盘推荐:××名门、××濠庭、御×湾、君×湾……尊贵拥有,恆久保值。

本週笋盘推介:××唐楼、××大厦、××花园……勿失良机,买少见少。

楼市分析:本季度、各区域的楼价指数……

官方最新公佈数据:住宅成交量按月及按年分别上升30%及45%,平均呎价按月及按年分别上升20%及48%……

「新租务法」已正式通过,具体条例……

××名汇火热开盘,性价比高,欢迎预约参观!抢购热缐……

微信朋友圈中的同事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本着互相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关系,大家没有推心置腹的相谈甚欢,大多是争利不让的刀光剑影,有时一言不合就开打,也有互不服气的冷战,还有冷眼旁观的看笑话,甚至横眉竖目拉黑名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处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同事,比在办公室见到的同事有时更面目狰狞。

之前,T经纪与一个客户经过多番看房、谈价之後,约定第二日签单。当日U经纪在公司门外截住这个客户,说同区的有个笋盘,便宜数十万,于是成功撬走客户。气得T经纪在朋友圈裡臭骂有人不要脸。U经纪也若无其事的同在朋友圈回敬:其实,不要脸这事,如果幹得好,叫做心理素质够硬。

呵呵!不要脸与心理素质挂鈎,简直战无不胜!

V同事有次在朋友圈「分组可见」裡吐槽老闆太苛刻,被另一个同事截图发给上司打小报告。结果V同事被上司叫进办公室训话。之後,他气焰难消地再发放一张遛狗的照片,并附有文字:和某些人相处的时间愈长,我就愈喜欢狗;狗永远是狗,但人有时候不是人。

W同事经常迟到早退,但很会粉饰自己,偶尔早来上班,就拍张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或晨曦透进百叶窗的照片,配上一句「週一,你好!」或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发放在朋友圈裡。偶尔他加班很晚,也拍张办公桌上的盒饭照片,配上一句「最近累得没甚么胃口」,或收工时拍张公司大厦的照片,配上一句「今晚月光皎洁,好久没仰望天空了。」

职场朋友圈太复杂,耍把戏、耍花样、耍手段,不时上演;但套路再多,真要突出表现,争取业绩,还得依赖小城的健康楼市这个大环境。

数日前,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篇文:「是澳门的房价贵,还是我们配不上它的繁华?」引起朋友圈各路人马的强烈迴响。他们没有一个点赞,是一边倒的抨击:「不是我们配不上它的繁华,而是被高房价透支未来的澳门还能继续承载繁华吗?」

「房价一直涨,收入永远追不上涨幅;我们的努力,还配不上我们的焦虑!」

「如果连‘房奴’都没资格当上,我们还有必要留在这座城市吗?」

「为甚么我们生不逢时?很怀念以前的小城。」

「……」

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微信朋友圈的火烧火燎,可见大家对房价的苦大仇深。随後,地产经纪们不失时机地发放心灵鸡汤:第一年首付的钱是挤出来的,第二年月供的钱是省出来的,第三年你已经习惯了……多年以後你会发现,身边没有买房的,钱也不知道哪儿去了!买了房的,也没耽搁生活,最终却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说实在,我们仲介也感受到随着这座小城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人们能「挤出」和「省出」的钱,与楼价的差距愈来愈大,有能力买房的人愈来愈少。

于是,有的经纪为了招揽客户,在微信朋友圈发放装修指南,样品房图样。而我为了「圈」住人心,也化身风水师,时不时发放一些买楼风水指南。诸如「买房看风水选户型」、「愈住愈富的房子是哪种」等等,挖掘潜在的客户。

这不,我上午在朋友圈发放「宅卦与命卦的解密」,下午就有朋友圈的「点赞之交」X客户邀我私聊。问道,「四层和九层的‘五行’都属‘金’,合我命卦。可‘四’是‘死’,‘九’是‘九死一生’也不吉利。」我回覆,「土生金,五层和十层也一样旺你。」她反驳,「‘五’与‘唔’同音,十层也不好,十死不问。」

哼哼,我很无语。这类客户对风水忌讳已是走火入魔,他们对楼层的挑剔程度简直令人髮指。除了忌讳十八层是地狱,十四是死路一条,十三是不幸象徵,许多楼层都不被看好:一穷二白、不三不四、五嵴六兽、七零八落、九泉之下、十恶不赦。

最後我不甘心地问X客户现在家住第几层?她说一直都是租房住,住过不同的楼层。我说那下次租房时请找我。她发来一句:好的,下次走出朋友圈找你!

呵,走出微信朋友圈的客户,实际上并不多,虽然做这行的我们满怀期待。

今天我做到晚上收工,都没有成功签得一单生意。坐在回家的巴士上,我继续刷朋友圈,也继续在微信朋友圈重复发放地产信息。

忙完一阵,抬起眼睛,看到同车的Y君。他是我朋友圈中的朋友,可近半年来看不到他在朋友圈的动态。我走过去与他打招唿,「老兄,忙甚么啊?在朋友圈潜水不见踪影?」

「是啊,已经很少在微信朋友圈露面,觉得没多少意思。现实生活中的点头之交还能打个照面,网路上各种的点赞之交、屏蔽之交、分组之交,还不如不交,心也乐得清净。」

我贊同地笑道,「那是,那是。」

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已变质,充斥着微商代理产品、各类广告、励志鸡汤文、反鸡汤文,晒旅游、晒美食、晒富贵、晒自拍、晒心情,秀恩爱、秀孩子,抱怨、吐槽……大家直播展示自己的生活,也评论别人的花红柳绿。微信朋友圈不但成了买卖交易市场,也成了八卦聚集地。

而Y君不再玩微信朋友圈,让我觉察到还有多个朋友已不在我朋友圈露面,他们可能已删除我,可我因为职业需要,再无聊的人也当朋友、客户保留着,不会屏蔽或删除任何人。也罢!毕竟彼此一面之缘後,加了微信,只发过一次笑脸,之後就再没有交集。我感谢他们能来,也不遗憾他们离开。再说,微信朋友圈本来就是形色江湖、龙蛇混杂,如果因为江湖而身不由己,不如就相忘于江湖。

我下车後,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裡倒是羡慕起Y君摆脱了微信朋友圈。曾几何时,我很自豪自己朋友圈「圈」了很多朋友,从此热衷手机微信,沈迷于形色江湖。而如今,我想有必要清理一下微信朋友圈。

到家後,一家人围在餐桌吃晚饭,开着的电视没人看,子女和老婆都是机不离手,「时刻在缐」拉近了与远方人的距离,却隔开了与身边人的距离。

我很不悦地开腔,「你们吃饭时能不能离开微信朋友圈,放下手机。」正说着,我的手机响起,我接听了一会儿,他们也只配合一下便又拿起手机。

我无奈地摇摇头,刚要合上手机,看到「发现」亮红,我不自觉地随手点开,看到最新动态是Z的微信:每当寂寞想找个人陪的时候,就发现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不该找,还有的人找不到;于是明白,陪我最多的人还是我自己。

接下还有一条:听说这世界上有两种幸福,第一种幸福是两个相爱的人能够在一起,第二种幸福是爱的人能够幸福。

Z是我的初恋,听说半年前失婚又失业。去年春节在校友会上我们互加微信,存在于同一个「朋友圈」中,但之後并没有来往。现在看到她在朋友圈的心情发文,再回想以前与她的悲欢离合,心裡顿时是五味杂陈。

同在我们朋友圈的老婆,显然也看到Z的发文。她抬起眼眸狠狠地瞥着我,因子女在场,她没说甚么,开始在手机上打字。我以为她要与我私聊,但原来不是,她是在朋友圈发文:人是不能闲的,一闲就会想太多,一闲就会感情氾漤,所谓矫情屁事多,空虚寂寞冷,都是因为懒散堕落闲。

哇噻!老婆这样在朋友圈反击,简直像泼妇骂街。我不满地瞪她一眼,放下筷子,起身坐到沙发去。

老实说,我与Z无论以前怎样,自从各自结婚後,乃至她之後不幸失婚,我与她都不可能回到从前。就如某爱情剧中的一对男女在多年後重逢的情景:

女的轻声问:以前的……风花雪月……算甚么呢?

男的怔了怔说:算……成语吧!

今日对比这两句台词,我依然只是一脸苦笑。

我平伏心情後,没有回到餐桌,而是活动下僵硬的脖子,再靠向沙发背,闭上痠痛的眼睛。这一刻,我才深深感到一天下来的疲惫,身体累,心更累,我很想就此逃离微信朋友圈这个形色江湖,逃离朋友圈的种种爱恨情仇。可是,谈何容易?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客户,都在这个「圈」裡,谁人容易逃脱出这个「圈」中的亲情、友情、人情、爱情、无情?

只能说,生活在这个有手机的年代,是幸,也是不幸!据说,「机不可失」这个成语,网民们有新的解释。我不想赘述,反正如今的人都懂得。只是,朋友圈之所以称作「圈」,人们又懂得多少呢?

2018-01-26 | 澳门日报 |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