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笔会主办,澳门笔会青年协会承办,第五期“青年文学沙龙”于4月25日晚上举行,澳门青年诗人祁紫、雪堇及鸣弦出席,与文学爱好者共读诗作,现场交流讨论气氛热烈。

本期“青年文学沙龙”响应特区政府“澳门全城共读月”共读点召募活动,选于四月举行,澳门笔会理事长兼青协会长廖子馨,笔会青协理事长陆奥雷、秘书长关晓泉、监事长杨颖虹,旅法诗人方明、珠海诗人步缘及澳门诗人卢傑桦、吕志鹏等四十多名嘉宾、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出席活动。相关共读内容可于澳门笔会网阅览。

从左至右:甘远来、雪堇、鸣弦、祁紫及霍超群
活动晚上七时假大三巴巷七号天台举行,今年起青年文学沙龙由笔会青协理事甘远来、李嘉瑶及李宜聪任策划及主持。

点评人霍超群在活动中评价三位澳门诗人指出,祁紫通过液态记忆的书写呈现悼亡之情,雪堇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断层,而鸣弦剖析数字时代的情感困境。其赞扬诗人们巧妙地运用成熟的诗歌语言,展现对生命、传统与情感的独特解读,并祝愿“青年文学沙龙”长做长有,越办越好。

祁紫〈开遍夕阳照耀的地方〉
祁紫〈波子汽水——悼G〉
鸣弦〈澳门石头记〉
鸣弦〈归家即事五首〉
雪堇〈凤凰〉
雪堇〈关前街〉

祁紫表示,世界发展得太快,很多生活裡的人事物往往来不及告别就已经消失不见。她选择书写,是为记录自身对生活的观察,让记忆和思念有处安放。
雪堇认为诗歌创作深刻紮根于人生经验和社会观察,是以想像力重塑语言边界的过程。她认为“青年文学沙龙”提供良好交流平台,让年青诗人们能够从互鉴和点评中得到启发和进步的动力。

鸣弦认为生活有许瞬间让人心动,但难免会有令人苦恼的事,使人灵感中断,难以成篇。他倾向思考诗歌如何“生”、如何“活”,即是诗歌如何生成,如何活化。

活动策划及主持人甘远来表示,澳门笔会“青年文学沙龙”旨在构建公共文学领域,搭建文学交流平台,鼓励澳门青年文学作者及推广他们的作品,发掘澳门文学可能性和多元性,构筑澳门新生代文学声音。活动获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澳门酒荟贊助部分场地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