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作家穗研讨文学发展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11月7日在广州举行,这是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之一。来自粤港澳三地及全国多地的文学名家、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湾区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澳门代表汤梅笑、姚风等专程赴会。
澳门报报记者 张驰 报道
湾区作品港译推广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向欣表示,粤港澳文学界在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实现文化融合和创新,大湾区题材精品佳作更是奔流湧现。今年,广东文学馆、香港文学馆相继开馆,以及“文化澳门”愿景下中西文化交流基地的搭建,为大湾区文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本次论坛旨在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人文湾区典範”。
香港作家代表《香港文学》总编辑游江和澳门作家代表澳门笔会会长汤梅笑发言,阐述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的看法和期待。游江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表示高度赞赏,并代表香港文学界表达对大湾区文学发展的热切期待。他指出,香港拥有丰富的外语资源和翻译人才,可以借此优势将大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不同语种,进行国际推广,从而推动大湾区文学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
澳作家须走出澳门
汤梅笑介绍了澳门文学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澳门文学需要在大湾区的扶持与自身努力下,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以期在大湾区文学发展中有所作为。她认为,澳门作家需要勇敢地走出澳门,面对挑战,才能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吸引更多大中华读者的关注。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作主旨发言,高度评价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大湾区文学存在着特定的文学意蕴,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大湾区各地的诗歌基地、诗歌节、诗歌奖等,丰富了大湾区的文学图景。他希望香港和澳门文学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可更多与内地加强交流学习。
论坛第二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建言献策,为大湾区文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澳门大学葡语系教授姚风作为葡语诗歌的翻译者,介绍了葡语诗歌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及他与澳门文学的深厚渊源。他认为,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樑,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