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星期三我都会捧读《澳门日报.镜海版》,特别会细嚼长味新诗人的作品。我自忖,现在是功利社会,诗镜破碎,诗心浮躁,诗意荒疏,而澳门诗人没有失落,反而都有持之以恆地操着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有拷问社会的勇气、都有执着真情实感,写出别处异域没有写的社会主题。

今天要说的「小乔」就是其中一位新诗人,我知道他发表的两首诗〈缺月挂枝〉、〈囚鸟〉。虽然笔划细腻柔嫩,但诗意含蕴,百读不厌。现在让我默书他的〈缺月挂枝〉:「缺月挂枝是思念的信号╱榴香满天 庭门半开╱小儿哇哇的哭声惊扰了打唿的夜鹰╱隐约的人语点亮了小楼微灯╱老人背着小儿 背着小儿踏月而出╱消失于交错的窄巷╱残月西落╱榴香依旧╱微灯╱不灭」

第一句落笔利索,在弦月挂树梢时,老人或全家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念」,「思念」小儿的爸妈能快快回家,因为小儿哭得兇,是饥饿或身子不舒服吗?连邻居的人语都开始骚动起来。这是作者主观的感情,然而作者放弃了这主观感情的抒发,让自己感情隐藏在诗文中的艺术境界,冷静地用形象感情,即为思想插上翅膀,激发读者反思。接下来,转折为「老人背着小儿」。这小诗,小巧而不单薄,瞬间而永恆,琐碎而博大。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乏美感,而缺乏悲悯之心,在诗歌中尤其如此。一个年轻人,在现实中所见所闻比比皆是的难受,「从生命发声,声音是天籁。」小儿的爸妈怎么还不回家?这是劳工者低调的生活散曲。

真的,作者安排了老人「背着小儿踏月而出」,「消失于交错的窄巷」,可见是有意推开环境描写的疏导作用,用老人背小儿来跟读者直接交流,裡面的紧张没有交代,筑构了有距离的独特的审美气氛。这种用理智去思考及判断而领悟诗中老人舐犊之情令人憬悟,也许月色已被踩碎,只有榴香瀰漫小故事小环境。

我们再来读〈囚鸟〉:「屈曲的枝蔓包裹着大地╱徒留一窗亮光╱银铃的笑声锁住了眼眶╱一声怪异的问句╱是青鸟的礼物╱青鸟没有如信到来╱冷硬玻璃始终如壁垒╱你我 相逢于漆黑的过庭╱却终是两个囚笼裏的哑鸟」

第一节叙述鸟笼、笑言、问话,又提到笼中小鸟是被百鸟之君的青帝安排入笼的。第二节是承接第一节,自己被青鸟关入笼中,与第一节的鸟一样,成为「哑鸟」,这是纯粹的联想。作者不愿意发表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悸动,也不愿意从生活的狭面跳出,只是揭露和控诉,又是忍受和原宥,仁慈和怜悯。是的,一个诗歌优秀写作者必然是一位「能够与生活平起平坐的人」。然而,我们殷望作者今後有更充实的生活準备和文学準备,把淤积的意象和淤积心中的苦涩搬上纸面,教读者在审美观的逆传统之道踽踽独行。诗人门外木说:「在看不见的地方看见,在不言说处言说,在不告人处告人。」作为他的座右铭,他不久的明天,成为诗歌花园中一朵荆棘头上的艷花。

时光无序,诗的语言可变化万千,然而我喜欢小乔的朴实语言,韵味萦绕,亦何憾焉?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2017-12-06 | 澳门日报 | E04 | 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