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是個小城市,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高的理想,也沒有過高的期望。澳門居民一向安分守己,只求安居樂業,沒有太多追求,也不敢有太大的夢想。澳門作家更是長期默默耕耘,不求回報,淡泊名利。

然而,或許正因為她樸實無華的性格,受到無數旅居澳門的文人騷客的注視和謳歌,留存了無數優美的詩文。這些詩文,都傾注了作者對澳門的深情愛意,都是「給澳門的情書」。

可惜,澳門還是太小,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逐漸被世人遺忘了,獨自成為一個世外桃源,「依天傍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這些感人肺腑的「情書」,也猶如澳門這道美麗的人文風景線,長時間被掩藏起來了。

美是隱藏不住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澳門前途問題被提上中葡兩國政府的日程上之後,人們再次發現了小城的美,深戀多時的「情人」終於走出深閨,塵封百年的「情書」也陸續呈現在讀者眼前。可以說,在回歸祖國過程中,澳門才真正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澳門回歸後,更逐漸發展成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澳門人、澳門事不再默默無聞,時常引起世人的目光。

澳門當代文學亦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多個文學團體紛紛成立,宣示了對本土文學的關懷,加速了當代文學的發展。九十年代初,澳門基金會便與澳門日報和澳門筆會等合作舉辦「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和「澳門文學奬」,一大批文學創作者脫穎而出,一大批文學作品相繼問世,將澳門當代文學推動到一個嶄新的繁榮階段。

1999年,澳門基金會與中國文聯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二十卷本的《澳門文學叢書》,受到文學界的好評。

2012年,我們開始與中國作家協會屬下的作家出版社和中華文學基金會商議,籌備新一套《澳門文學叢書》,凝聚澳門作家,匯集澳門作品,展示澳門文學的新形象。

在眾多作者的配合支持下,2014年第一批二十二種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首發,並同時舉辦「澳門文學座談會」,轟動一時。

第二批二十一種和第三批十三種也分別在2015年、2016年出版。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編輯出版到一百部,整體呈現澳門的文學形象。

有人問,為什麼選擇在北京出版《澳門文學叢書》?無疑,文學創作是個性化的,但文學作品卻是大眾的,需要讀者。澳門圖書市場不大,發行量和讀者有限。更為重要的是,澳門文學、至少中文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回歸中國文學大家庭,回歸主流,與內地眾多作家和讀者親密交流,是澳門文學界的期望。

再者,中國文聯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都是中國文學出版界的翹楚,可以大大提高澳門文學的能見度和澳門作家的知名度。事實上,新一套《澳門文學叢書》出版後,澳門文學在內地乃至整個華文文學界的聲名非往時可比,對澳門作家的認知度大大提升。

一個六十多萬人口的城市,能夠有那麼多作家和作品,是一件令人興奮、令人鼓舞和令人驕傲的事情。這有賴於澳門文學愛好者長期不問寒暑堅持創作,有賴於澳門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提供的豐富養份,也離不開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公、私機構的有力支持。

然而,我們並不能滿足於目前的狀況,澳門文學應該有更大的作為。過去兩年來,澳門基金會邀請澳門作家在十多所中學舉行講座,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參與。澳門筆會也創新手法,以微電影形式宣傳澳門文學作品,頗受青年人歡迎。

我們認為,澳門作家應該更加深入基層,澳門文學應該更走向民間,到不同界別去瞭解民情民意,尋找靈感,挖掘題材;同時,廣泛推介澳門文學,動員更多的同道,推動閱讀,推動寫作。

澳門筆會今年成立三十週年,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此一重任。當然,最關鍵的是澳門作家還需深耕細作,根植歷史文化土壤,把握時代脈搏,瞭解社會現實,寫好澳門故事,創作更多佳作;澳門作家也需要更多的世界眼光和普世關懷,寫出引起更多人共鳴的作品,更好地對外交流、合作,宣導,將其影響力擴展至更遠的地方。

這不是夢想,只要持之以恆不懈努力,我們完全能夠到達目標。初初籌備《澳門文學叢書》的時候,許多人也不相信,可以編一套一百部的叢書。五年之後,我們發現,看似遙不可及的路已經走了一大半。

感謝「澳門文學節」的主辦方,給我們這麼一個機會,向國外文學界全面介紹和講述本土創作,盡訴當代作家對澳門這塊土地的心中情,踏出澳門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我們期待,舉辦了六屆的「澳門文學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對外推介澳門文學、中國文學的平台,成為中外文學交流的好舞台。我們更加期望,澳門不同語言的文學人可以攜手並肩,齊心協力,將澳門打造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文學城市,不負澳門歷史文化名城之美譽。

2017-03-16, 17 | 澳門日報 | 新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