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澳門筆會照例寄來新出版的文學雜誌《澳門筆匯》,啊,第六十期了!我一口氣看完。也許是情懷的驅使,我翻出1989年6月澳門筆會出版的《澳門筆匯》創刊號,又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澳門筆匯》創刊號,是大智大勇、德藝雙馨的前輩們辛勤開墾的、是本澳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園地。封面是崔德祺老先生的國畫「紅棉」;封底是前輩畫家余君慧的國畫「常青圖」。前輩李成俊創會會長為創刊號寫了「發刊詞」,開宗明義,「內容要導人向上向善,……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澳門不是文化沙漠!」他面對「君不見,多少刊物,朝生暮死,曇花一現」的現實,立下豪言壯語︰「……我們不要吹捧,要真話,即使《筆匯》只能面世一期就終了,即使《筆匯》創刊之日,人們紛紛指出這份刊物將來是要死的,我們對之坦然,欣然。‘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到今日,仍擲地有聲!

前輩李鵬翥會長也為創刊寫下「由筆會到《筆匯》」,陳述為實現其文學宗旨和理想由籌組筆會到《筆匯》創刊付梓的辛酸過程,詳盡介紹內外聯絡事宜、舉辦和參與的文學活動等,一心要把這份雜誌辦成「發表澳門文學界新作的百花齊放的園地。……總之,雜誌是姓‘澳’的,要具有澳門的特色,首先立足澳門,才能走出澳門。……既要走出去,也要請進來,共同促進華文文學的發展。」鵬翥先生更為澳門文學新作不斷發表、澳門文壇呈現的初步興旺繁榮的景象而歡欣鼓舞。

《澳門筆匯》創刊號為卅二開本,有當年粵港澳作家聯歡雅集的照片,可看到創會副會長梁雪予在盛會上奮筆疾書;創刊號厚達188頁,圖文並茂,覆蓋文學藝術方方面面,內容非常充實︰有小說、散文、詩作、譯詩、書法篆刻、人物風貌、文學評論、攝影作品、讀書?記等等。迄今有的作者已故,但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和記憶;有些今天仍活躍在澳門文壇,承前啟後,默默耕耘。有耕耘才有收穫。其中兩篇中英文學評論,今天讀起來,雖然帶點青澀,但難得的是對中國和世界文學的執著和一片真誠,對真善美的苦苦追求。

伴隨著澳門筆會成立三十週年,其文學創作園地《澳門筆匯》也由「創刊號」到現在出版第六十期了!新舊對比,有同有不同,有變有不變。世界在變,澳門也在變,文學藝術也在變!時代不同了,作為「人」學的文學也不同了,但是對文學理想的初衷沒有變,對真善美的追求是相同的。溫故知新,飲水思源,我們緬懷、敬佩和感謝我們的前輩;看今朝,薪火相傳,喜見新秀輩出,把園地耕耘得更旺盛、更美麗!

2017-06-06 | 澳門日報 | C07 | 新園地 | 本土文學